党建引领、激发活力,努力形成“大参与”的良好局面
《新民周刊》: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社会管理的主体不限于政府一家,它还包括其他主体,比如社会组织。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则是多元主体以多样化形式进行的上述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卞百平:是的,中央对社会管理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16字要求。我刚才不是说了8个字吗?最后一项就是“活力”,活力就包括居委会的活力、企业的活力和社会组织的活力,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欣欣向荣,活力无限。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必须转变,要成为服务型政府,不能包打天下,有些事情就让给社会团体来做,这也需要我们的群众从市民向公民成长。社会团体的壮大与成熟,也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
《新民周刊》:在动员社会参与方面,长宁区有哪些具体做法?
卞百平:在这方面,我们提出:坚持党建引领,带动各方参与,激发社会管理内生活力。比如,我们搭建了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成立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和各街镇分会(共有会员单位1160个),构建起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联动机制。去年,我们通过党组织的力量共有1105家单位党组织、企业、社会组织和6095名个人与困难群体结对,开展区域“困难群体关爱行动”,实现了全区17128名困难群体结对帮扶全覆盖。比如,我们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涌现出俞静居民区社群工作室、李琴人民调解工作室、“蓉之林”物业咨询工作室、君慧心理咨询工作室等100多个具有专业服务功能的工作室,而且90%以上工作室由党员发起成立或担任骨干;此外,我们还通过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等多种措施,发动更多的社会组织帮助党和政府去做群众工作。再比如,我们推进志愿服务长效发展。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建立区志愿者协会、虹桥志愿服务网站和区级志愿服务中心,推广志愿者工作室和“凝聚力工程”学会义工队等做法,不断激发群众和区域单位的参与热情。全区注册志愿者8.9万余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2.15%,“禁毒妈妈”、“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项目取得良好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