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长宁

社会要和谐,管理要创新——专访中共上海长宁区委书记卞百平

2012-06-16 10:15:2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民周刊 

    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全面推开以来,上海市长宁区紧密结合区情实际,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尊重群众意愿,遵循民主、法治原则,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为特大型城市的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提及长宁,上海市民心里便会涌起一种亲切感。作为上海西部的中心城区,那里有上海动物园、西郊宾馆、虹桥机场、古北新城、虹桥开发区,都可成为我们各年龄段的记忆底本。长宁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性城区,漫步在黄金城道,眼前走着各种肤色、说着各种语言的人群,大家和谐相处。位于长宁区域内的虹桥经济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开发区,今天已是上海最成熟的商务区之一,具有完善的国际经贸与商务功能。长宁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来,长宁区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区、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长宁区是上海联接长三角的重要门户,下辖九个街道一个镇,区域面积37.1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2.3万,实有人口约74万。2011年,完成全区财政收入221.1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88.5亿元,总量位居九个中心城区第二位。

    2010年12月,长宁区被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办列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后,成立了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建立由区综治办和区社建办共同牵头的试点工作办公室,聚焦“安全、稳定、有序、活力”的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得到了中央和上海市委市府领导的充分肯定。长宁区的探索和实践,对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社会管理有哪些可借鉴之处呢?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立足发展阶段、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民周刊》:卞书记,长宁区被列为全国35个试点之一,也是上海唯一的一个试点区,你是否感到巨大压力?卞百平:压力肯定有,但我们更觉得这是中央与市委的信任,也是我们通过创新实践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极佳机会。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坚持科学发展、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作为一座特大型城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高效能的社会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扩大城市功能空间,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升城市对资源要素的聚合力和功能的辐射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同时,这项工作也是我们自身所处发展阶段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基本告一段落,长宁进入了建管并举、逐步过渡到以管为重的发展阶段。长宁区人口结构比较复杂,有约12万外来人口,而且流动性大,人口老龄化率达到23.3%,文化层面多元性比较明显,各方对社会管理及自身利益的诉求就不可能单一。城市管理对象的种类、数量纷繁复杂,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大量信息需要处理,常规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方式、手段进行创新。因此,必须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否则经济发展的环境难以优化,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也难以持续。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