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
大厅里,几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坐在窗边的椅子上专心致志地穿着玻璃珠。很少有人会想到,这几位认真“工作”的年轻人其实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这间屋子则是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康复治疗室。
“病人病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生活基本都能自理。”副主任周国权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让这些特殊病人回归社会才是工作的重点。为此,长宁区所有街道都成立了“阳光心园”精神病人身边的康复机构,不但随时跟进病人的病情,而且开设了英语、书画等课程,让患者感受到“参与社区”的快乐。
为破解有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因病致贫这一难题,长宁区整合残联、卫生、民政等多种资源,借助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等平台,不断增加免费药物名录,让病人长期吃药无负担;另一方面,2008年开始,区精神卫生中心举办了全区性“家属学校”,加强了家属的监护能力。
目前,长宁区在册各类精神病人近五千人,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两千人左右。而在多个单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4月至今,全区社会面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率为零。(刘建本 姚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