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2-06-12 10:11:3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西藏日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一项历史性的重大决策,这就是:郑重地、鲜明地、完整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此作为我们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指针。当前,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在新时期、新阶段呈现出新的特征,既有发展的大好机遇,也有重重困难。西藏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又面临达赖分裂集团长期干扰破坏的区情没有改变;仍然面临着生产力水平低下、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根深蒂固、反分裂斗争形势严峻、与全国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的压力。我们只有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才能解放思想、明辨是非、消除禁锢,继续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自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是一以贯之地紧紧抓住和体现这个主题的。可以说,这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词、核心词、关键词和高频词。第一次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提出了,这面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对旗帜问题的提法,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最早的表述,应当追溯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这个开幕词是邓小平同志作的。他联系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同志:“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回顾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了一个完整、统一而又鲜明、准确的大整合。这就是: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应地,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高举的旗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样的科学整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既是一以贯之、薪火相传、接力推进的;又是充满创造活力、决不停滞僵化、不断向前发展的。

    更深入地看,不仅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一面统一的旗帜,而且党的十七大高高举起的这面旗帜,同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也是统一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阐明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因此,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如前所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明确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来的。而对这条道路进行科学界定,同时对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科学整合,也是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这样,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三者就成为完整的统一体,它们共同鲜明地回答了党在新时期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我们的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共同理想及当代中国的社会制度问题。

    二、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思想体系、一种社会制度。这一思想体系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先在欧洲出现的。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也经历了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大体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实践,从高潮到低潮,再到从低潮的阴影中重新奋起,再次显示出强大的历史活力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在这16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人民先后作出了两次重大的历史选择:第一次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带领全国人民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实践中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之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而在进入社会主义后的近30年,尽管受到了“左”的思想的严重干扰,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比起旧中国来说,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0多年,经过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的实施,我国的生产力始终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达到了资本主义国家要用一二百年才能达到的水平,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六位。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将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体会到社会主义确实具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发生,并且取得了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革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经过社会主义改革,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多方面的表现,但最终要体现在能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首先,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宗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多数人的利益还是代表少数人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及一切阶级社会最本质的区别。在我国,毛泽东提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提出,“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几种不同的表述,表达着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的宗旨。其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曾说过:“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20年30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也不会两极分化。”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所在。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特色”体现和展开于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并从而取得层出不穷的创造和成功。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具有巨大优越性的,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在这条道路上所创造的各方面事业和各项工作的一系列中国特色,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请看党的十七大报告本身,在总体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又着力阐明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此外,当然还有实践中已经提出并在继续探索的其他一系列重要方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等。

    三、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对已经改变的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又用创新理论指导发展了的实践的历史。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出回答并加以解决。“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但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探索和回答的基本问题归结为“四个怎样”。他指出:“3 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正是通过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我们党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创新。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四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伟大胜利的 “根本原因”,也是 “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五大重申,要 “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并首次在党章中把它确立为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六大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邓小平理论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它们既有各自独特的理论价值,又都是同一项历史使命的思想求索,相互之间内在统一且层层递进、一脉相承。很明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正如党的十七大所明确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之一郑重提了出来。“七一”讲话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生产力非常低下、百废待兴的国度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让中国充满了无穷活力,改革开放也让各种思潮在中华大地上激烈碰撞,激荡起一波一波的涟漪。西方一些国家在质疑我们的根本制度是否改变,国内一些学者、党内一些干部也在疑惑我们走的道路。可以说,在建国第3个30年中,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如此的质疑和疑惑短期内不太可能会减少。在此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首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宣告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方针和路线,以正视听,意味非常深远。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很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概念是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它回答了至关重要的、人们非常关注的两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告诉我们,第一,我国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绝不可能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来颠覆我们。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的,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对各国、各民族的先进优秀的制度文化,我们肯定要吸取,但是,不是囫囵吞枣、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我国国情加以“扬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道路”与“理论体系”绘就了美好蓝图,有了“制度”才可谓渐入佳境。道路、理论、制度三足鼎立,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道路是发展方向,管的是“所当然”,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往哪里走的问题;理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管的是“所以然”,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制度则是行动章程与行为守则,管的是“从应然走向实然”,解决的是让事业从理念走向实践,从理论变为行动的保障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这一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数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既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又有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制度各司其职,有机协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让我们有了一个大体的制度框架与制度轮廓,让我们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方面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但制度的确立并不等于制度的定型。邓小平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指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七大更进一步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有西藏的繁荣昌盛和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长期以来,西藏在经济社会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开创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局面,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前进的唯一正确道路,也是西藏发展前进的唯一正确道路。实践充分证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特色、西藏特点,我们才能审时度势,在全国大发展的一盘棋中占有一席之地,用鲜明的发展特点、发展模式,加快融入全国发展潮流中的步伐。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必须牢记在心头、落实在行动上,要着力抓好影响全面工作的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科学发展,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坚持发展道路,实施发展战略,明确发展重点,实现发展目的,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为夺取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的新胜利而奋斗。

    五、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个党员和各级党组织都要为实现这个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这就决定了党的思想建设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以教育全党坚定不移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为核心内容。教育全党坚定不移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当前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提高党员干部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自觉性。自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在前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各种社会思潮中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英勇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地完成了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一大历史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又经过艰辛的探索,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我国正在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生活也由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迈进。我们选择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只有选择这样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选择,是历史和人民交给中国共产党人的最为重要和极其光荣的伟大任务,从而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重任。

    (二)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因此,教育全党坚定不移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应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认识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实践基础,系统了解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主要特色,充分认识其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理解,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在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事业,引导党员干部百折不挠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是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就能完成的。当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向更高阶段发展,还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因此,要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期不懈奋斗的思想准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长期的事业,更是无比艰巨的事业。我们党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其中包括付出巨大而沉重的代价,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这一伟大事业继续向前推进,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会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勇敢而科学地面对,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实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为推动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建设而努力奋斗。

    (作者:李宏  西藏自治区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