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2-06-12 10:11:3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西藏日报 

    三、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对已经改变的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又用创新理论指导发展了的实践的历史。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出回答并加以解决。“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但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探索和回答的基本问题归结为“四个怎样”。他指出:“3 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正是通过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我们党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创新。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四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伟大胜利的 “根本原因”,也是 “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五大重申,要 “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并首次在党章中把它确立为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六大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邓小平理论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它们既有各自独特的理论价值,又都是同一项历史使命的思想求索,相互之间内在统一且层层递进、一脉相承。很明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正如党的十七大所明确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之一郑重提了出来。“七一”讲话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生产力非常低下、百废待兴的国度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让中国充满了无穷活力,改革开放也让各种思潮在中华大地上激烈碰撞,激荡起一波一波的涟漪。西方一些国家在质疑我们的根本制度是否改变,国内一些学者、党内一些干部也在疑惑我们走的道路。可以说,在建国第3个30年中,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如此的质疑和疑惑短期内不太可能会减少。在此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首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宣告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方针和路线,以正视听,意味非常深远。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很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概念是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它回答了至关重要的、人们非常关注的两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告诉我们,第一,我国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绝不可能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来颠覆我们。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的,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对各国、各民族的先进优秀的制度文化,我们肯定要吸取,但是,不是囫囵吞枣、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我国国情加以“扬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道路”与“理论体系”绘就了美好蓝图,有了“制度”才可谓渐入佳境。道路、理论、制度三足鼎立,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道路是发展方向,管的是“所当然”,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往哪里走的问题;理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管的是“所以然”,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制度则是行动章程与行为守则,管的是“从应然走向实然”,解决的是让事业从理念走向实践,从理论变为行动的保障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这一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数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既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又有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制度各司其职,有机协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让我们有了一个大体的制度框架与制度轮廓,让我们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方面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但制度的确立并不等于制度的定型。邓小平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指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七大更进一步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有西藏的繁荣昌盛和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长期以来,西藏在经济社会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开创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局面,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前进的唯一正确道路,也是西藏发展前进的唯一正确道路。实践充分证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特色、西藏特点,我们才能审时度势,在全国大发展的一盘棋中占有一席之地,用鲜明的发展特点、发展模式,加快融入全国发展潮流中的步伐。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必须牢记在心头、落实在行动上,要着力抓好影响全面工作的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科学发展,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坚持发展道路,实施发展战略,明确发展重点,实现发展目的,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为夺取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的新胜利而奋斗。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