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一项历史性的重大决策,这就是:郑重地、鲜明地、完整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此作为我们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指针。当前,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在新时期、新阶段呈现出新的特征,既有发展的大好机遇,也有重重困难。西藏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又面临达赖分裂集团长期干扰破坏的区情没有改变;仍然面临着生产力水平低下、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根深蒂固、反分裂斗争形势严峻、与全国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的压力。我们只有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才能解放思想、明辨是非、消除禁锢,继续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自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是一以贯之地紧紧抓住和体现这个主题的。可以说,这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词、核心词、关键词和高频词。第一次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提出了,这面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对旗帜问题的提法,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最早的表述,应当追溯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这个开幕词是邓小平同志作的。他联系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同志:“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回顾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了一个完整、统一而又鲜明、准确的大整合。这就是: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应地,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高举的旗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样的科学整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既是一以贯之、薪火相传、接力推进的;又是充满创造活力、决不停滞僵化、不断向前发展的。
更深入地看,不仅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一面统一的旗帜,而且党的十七大高高举起的这面旗帜,同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也是统一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阐明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因此,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如前所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明确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来的。而对这条道路进行科学界定,同时对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科学整合,也是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这样,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三者就成为完整的统一体,它们共同鲜明地回答了党在新时期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我们的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共同理想及当代中国的社会制度问题。
二、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思想体系、一种社会制度。这一思想体系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先在欧洲出现的。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也经历了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大体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实践,从高潮到低潮,再到从低潮的阴影中重新奋起,再次显示出强大的历史活力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在这16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人民先后作出了两次重大的历史选择:第一次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带领全国人民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实践中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之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而在进入社会主义后的近30年,尽管受到了“左”的思想的严重干扰,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比起旧中国来说,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0多年,经过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的实施,我国的生产力始终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达到了资本主义国家要用一二百年才能达到的水平,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六位。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将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体会到社会主义确实具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发生,并且取得了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革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经过社会主义改革,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多方面的表现,但最终要体现在能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首先,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宗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多数人的利益还是代表少数人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及一切阶级社会最本质的区别。在我国,毛泽东提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提出,“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几种不同的表述,表达着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的宗旨。其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曾说过:“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20年30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也不会两极分化。”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所在。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特色”体现和展开于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并从而取得层出不穷的创造和成功。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具有巨大优越性的,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在这条道路上所创造的各方面事业和各项工作的一系列中国特色,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请看党的十七大报告本身,在总体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又着力阐明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此外,当然还有实践中已经提出并在继续探索的其他一系列重要方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