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抓住“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劳动就业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4.8%;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5.7%。
2011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86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21万人,有553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全年全国共帮助5.7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2.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4.19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9.46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下发了《关于加强统一管理切实维护人力资源市场良好秩序的通知》,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市场统一管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共检查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近13.3万户次,查处违法案件1.01万件,其中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活动4055起。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丰富了服务内容,提升了服务水平。
二、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5220亿元,增长率为27.7%。基金支出合计180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36亿元,增长率为21.8%。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83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8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156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82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163万人和521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1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56万人。年末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62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50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年末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725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7.3%,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征缴收入139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272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97亿元。
年末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等13个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2703亿元。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个省市开展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年末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1914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末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326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367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8525万人。全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9%。其中个人缴费415亿元,比上年增长84.0%。基金支出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3%。基金累计结存1199亿元。
年末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1902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国家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末国家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539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235万人。全年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0亿元,其中个人缴费6亿元。基金支出11亿元。基金累计结存32亿元。
......
(二)医疗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73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80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2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9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2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88万人。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参保职工18948万人,参保退休人员6279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157万人和335万人。年末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6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8万人。
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5539亿元,支出44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6%和25.2%。年末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4015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97亿元),个人账户积累2165亿元。
(三)失业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43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1万人。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3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1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9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万人。全年共为64.4万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补助。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9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1%,支出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240亿元。
(四)工伤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76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35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68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8万人。全年认定(视同)工伤120.1万人,比上年增加6.1万人;全年评定伤残等级人数为51.0万人,比上年增加9.2万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163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66亿元,支出2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7%和48.8%。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42亿元,储备金结存101亿元。
(五)生育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38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56万人。全年共有265万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54万人次。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20亿元,支出1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8%和26.7%。年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43亿元。
……
五、工资分配
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与2010年的37147元相比,增加了5305元,同比增长14.3 %,增幅提高0.8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4556元,与2010年的20759元相比,增加了3797元,同比增长18.3%,增幅提高4.2个百分点。
2011年,北京、重庆、陕西等25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22%。2011年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的132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的13元/小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2009年底兑现到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2011年底基本兑现到位,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已有25个省份发文部署。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稳步推进。
六、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全面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年末,全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6.4%。
年末,经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的当期有效集体合同96.2万份,覆盖职工1.22亿人。
全年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31.5万件。结案118.7万件(不包括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数),其中调解组织结案59.4万件,占50.0%。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58.9万件,结案率为93.9%;调解组织受理(含仲裁机构案外调解)72.6万件。
各级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争议58.9万件,比上年减少1.9%,涉及劳动者77.9万人,比上年减少4.4%。其中集体劳动争议0.7万件,涉及劳动者17.5万人。当期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9.3万件,比上年减少6.5%。
年末,全国共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3291个,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配备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2.5万人。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与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三项专项整治活动。全年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184.8万户,对210.8万户用人单位进行了书面审查,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38.0万件,较上年下降1.0%。其中,调查处理举报投诉案件34.7万件,较上年上升3.3%。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责令用人单位与880.1万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责令用人单位为533.5万名劳动者补发工资等待遇155.1亿元,督促8.5万户用人单位办理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督促12.8万户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52.8亿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4753户,责令用人单位退还收取劳动者的风险抵押金0.7亿元。
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取得新成果。《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由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13个社会保险法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修订)了《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规定》等3个部门规章。
普法工作开创新局面。全国人社系统有10个单位和8名个人分别获得中央宣传部、司法部授予的“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印发了《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全面部署了“六五”普法工作。
执法监督工作扎实开展。全国各级人社部门共处理行政复议申请6031件,行政应诉7296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涉及民间投资管理和服务业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建议取消涉及服务业的省级基本医疗保险乙类药品目录调整审批项目;对111项人员资格类行政许可项目,建议取消16项,调整2项。
八、基础建设
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建设加速推进。2011年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继续在中西部地区(含福建革命老区)202个县、777个乡镇开展基层服务设施试点建设。2010年试点启动两年来,已有150个县、620多个乡镇完成试点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条件,提高了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
2011年,完成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化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积极配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批准社会保险术语、劳务派遣服务要求及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总则等10项国家标准,部领导审批立项了职业培训设备规范和技术规范等17项行业标准。我们积极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沟通,申报批准了2012年四个标准化试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社会保险服务、陕西省西安市工伤生育医疗保险服务、云南省昆明市就业服务、辽宁省沈阳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督促检查国家质检公益项目社会保险标准体系研究课题。
金保工程一期建设全面完成。年末,全国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与部中央数据中心的网络联接,28个省份实现了部省市三级网络贯通,城域网加速向街道、社区、乡镇基层服务机构延伸。230多个地区发放了符合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实际持卡人数1.99亿人,284个地级以上城市开通了12333专用公益服务电话。各地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上传的基本养老保险联网监测月度数据涉及参保人员已达到1.98亿人。
注:
1.本公报中的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2.本公报中的有关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部分数据有所不同。
3.全国就业人员及分三次产业人员数据、农民工数量和年平均工资有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4.现行人才资源统计为每五年开展两次全口径统计调查。目前最新全口径人才资源统计数据为2010年底数据。
5.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增量及增长率根据四舍五入前数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