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理论汇编> 文件汇编

《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颁布实施

2012-05-28 16:43: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浙江文明网   

    五、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18.发挥科学理论的先导作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以党校培训教育为主阵地,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夯实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经常性地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深入研究、着力回答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思想先导。

    19.发挥国民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贯彻党的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在德育课程设计、学生品德考核、师资力量配备和校外实践活动等方面,作出分层次、有区别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有机衔接,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遵循基本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德育资源,使广大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注重加强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生守则和师德规范,推进校纪校风建设和文明校园建设。学校的少先队、共青团和党组织,要有针对性组织学生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的道德体验。

    20.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切实把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作为重要任务,做好经常性的宣传报道,通过办好群众喜爱的专题、专栏,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以专家点评、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开展舆论引导和监督,大力弘扬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主流价值观,有力鞭笞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引导广大公民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努力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舆论强势,使大众媒体成为宣传先进思想、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阵地。

    21.发挥文艺作品的熏陶作用。要把公民道德建设寓于文艺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作方针,通过正确引导文艺作品的生产创作,推动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创作作品,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学艺术作品感染人、鼓舞人、引领人,提升人们的道德认知和鉴别能力。要在各种文艺评论、评价、评奖中,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作为重要标准,对优秀的文艺作品给予奖励,对亵渎经典、低俗媚俗、肆意恶搞的现象予以抵制。

    22.发挥传统美德的传承作用。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发掘符合当今时代发展方向的优良道德。结合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注重弘扬优秀传统美德,陶冶性情,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办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期间,广泛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优秀民俗活动、中华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注重提升节日的文化内涵,宣传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提倡文明过节,使人们在集体聚会、阖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亲友、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23.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各类道德建设先进典型,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榜样,是推进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以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劳动模范等为载体,完善先进典型的选树机制,建立健全道德建设激励机制和各类先进典型关爱帮扶机制,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以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影响人、鼓舞人、教育人、塑造人。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