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社农民鼓起了钱袋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在解决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如何打破大部分农民富不起来的僵持局面?我们认为,根本就是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这‘桥’和‘船’就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肃宁县委有关负责人说,“就现阶段的农村而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农民最为重要的致富平台和有效载体,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村代会决议后村民正热火朝天地维修道路。
5月25日,肃宁县梁村镇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春辉,正和20多名村代表商议村北新流转出的150亩土地承包权的有关事宜。2010年7月,经过到任丘、北京等地考察学习,由村党支部牵头,张春辉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自己投资两万元,建起了一个存栏量1500只的小型肉鸡养殖场,试养肉鸡1500只,经过半年的辛勤劳作,肉鸡销售后当年收益28000元,纯利润达4600多元。张春辉觉得这是一个强村富民的好项目。2011年,他成立了春辉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建起一个大型养殖场,发展养殖户32家。养殖场所占的70多亩土地,是通过村代会决议后采取流转的方式取得的,农民既可以拿到养殖场付给的租金,又可以到养殖场做工,每天拿到工钱。当年,合作社收入140万元,入社农民从里面尝到了甜头。
肃宁县尚村镇内村是有名的裘皮专业村,村民刘士雪过去养貉一直未能致富。加入村里的珍稀皮毛养殖合作社后改养银狐,当年银狐价格翻番,刘士雪当年获利30多万元。去年,银狐价格再涨,她全年收入高达50多万元。像刘士雪一样,合作社目前发展养殖户达18家,户均获利20多万元。刘士雪说:“加入养殖合作社后,会员们信息共享共同抵抗风险,根据市场信息,我迅速调整了养殖结构改养银狐。合作社抱团养殖、购销、加工,仅购买疫苗、饲料的费用,每年就能替我节省成本5万元。”熟练掌握银狐人工授精技术的刘士雪,也把这项技术免费传授给其他会员,为大家节约了成本。
肃宁县万里镇龙堂村是瓜菜生产专业村,过去分户经营,互相打压,老百姓受了半天累,一颗汗珠子摔八瓣,也卖不上好价钱,利润都让中间商赚走了。“四个覆盖”推行后,村里组织成立了春蕾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聘请专家统一育苗、栽培、管理,并示范推广了富硒生物技术,一举打开了市场,来自天津、山东的客商排队抢购“龙堂”甜瓜,现在入社会员每亩甜瓜比原来增收两三千元。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覆盖,让能人出头,给群众舞台,为农民栽下“摇钱树”。肃宁县立足于发展本地优势企业、特色产业,着眼于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大力发展经济合作组织。他们通过能人大户领办、村组农户联合、院校基地合作、龙头企业带动、流通市场链接等方式,培育各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把农民吸纳到相应的经济合作组织中来,形成了一头牵农户、一头联市场的产业化链条,推动生产经营模式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着力将“小帆板”打造成“大舰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有效地整合了市场、技术、管理、服务等资源,使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市场销售更有规模、产品价格更有保障,一些集群式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一些默默无闻的小产品成为名闻遐迩的大名牌。
“四个覆盖”推行后,肃宁县新增各类经济合作组织240家,目前达到341家,其中包括特色养殖、畜禽养殖、蔬菜种植、林果种销、粮食种植、加工服务等,并成立行业协会11个,涉及全县218个村庄,带动农户5万多户。2011年,入社农户人均纯收入达8050元,比普通农户增收14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