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覆盖”运行模式在肃宁县各个村子都已推行
四个全覆盖
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尚村镇内村老党员张进锁,在村里身兼双职:村监会主任和村第十小区的小区长。虽然张老汉今年已经68岁了,但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腰板挺得比年轻人还直,老人“放下耙子就是扫帚”,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谁能想到,这位耿直的老党员曾历时八年跑省进京举报村干部,之所以成为一个“资深上访户”,是因为他觉得“村务不公开透明,村干部有贪污之嫌”。5月24日上午,说起那段经历,老人感慨万千地说:“原来,村里干什么事,村干部拍完板谁有意见也没用;村集体的收支谁也不清楚,村干部怎么说怎么是,作为老党员,咱不能看着干部犯错误不拉一把呀!实施‘四个覆盖’后,村干部再也不会瞎闹了,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得咱村民代表说了算。”
张老汉所说的“四个覆盖”,是肃宁县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实施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即基层党组织覆盖、基层民主组织覆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覆盖、农村综治维稳组织覆盖。这项举措自2010年5月实施以来,全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村里的大事还是小情,村民都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处于解散状态已久的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重新组织起来后收获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棘手的拆迁难题应刃而解
说起拆迁这个老大难问题,没有哪个地方政府不头疼的。因为达不到自己理想的利益分配要求,原本老实人也会成为“钉子户”。肃宁县城关镇南甘河村是县城周边的一个城中村,2010年初,按照肃宁县城建设的整体规划要求,南甘河村需整体拆迁。肃宁县政府、城关镇政府以及南甘河村委会多次宣讲国家政策、动员村民拆迁,但收效甚微。
小区长为村民调解。
当年5月18日,肃宁县实施“四个覆盖”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各村庄在选好建强村委会的同时,设立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村委会一样,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代表大会为常设性议事、决策机构,是村民参政、议政的主要平台。村代会由村民代表组成,每5户至15户推选1名村民代表,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有决策权;村民监督委员会整合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的职能,负责对村务管理进行监督,村监会成员不盖章,村里的财务支出一分要拿不走。
由此,每个村都形成了党支部领导、村代会决策、村委会执行、村监会监督的组织新架构,并形成了“三议一行一监督”(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代会决议,村委会执行,村监会监督)的运行机制。新的村级民主组织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使得群众真正成为了“当家人”,村里的重大事务都由村民和代表来决定,真正实现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实质性转变。村民们都说:村里的事不再是少数几个村干部说了算,而是村民代表共同做决策,群众真正成了当家人,改变了过去村干部包揽村务、政务的做法。人是大家选的,事儿是大家定的,钱是大家管的,过程是大家看着的,群众情绪理顺了,干部行为规范了,干群关系改善了,许多过去难以执行的决策得到了执行,很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恰逢如此良好契机,南甘河村拆迁难题应刃而解。他们充分发挥村级民主组织的力量,依靠群众自治的办法,通过村代会民主决策拆迁过程中的补偿、赔付和评估标准,做到公开、公正、透明,经过村民代表反复讨论后,最终使得全体村民都满意,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南甘河村就全部搬迁完毕,创造了肃宁拆迁历史上的“南甘河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