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对口援建

新疆兵团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对口支援工作纪实

2012-05-27 14:14:0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兵团日报 

援疆大爱潮涌天山

——兵团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对口支援工作纪实

    天山网讯(记者马林报道)5月的新疆,百花吐艳,万物竞生,处处生机勃勃。

    两年前,中央及各省市对口援疆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使新疆160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处处激情沸腾。对此次对口援疆工作,中央特别指出:要以人才援助为支点,着力增强智力支持。对口援疆工作的内涵,也由原先单纯的干部援疆,提升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全方位对口支援。

    在中央及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兵团各级党政积极对接、主动作为,一个个涉及民生、产业、人才发展的援疆规划,从蓝图变为了现实;一项项基础设施工程、新型工业化项目,给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批批兵团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奔赴内地省市,接受专门的学习培训。

    与此同时,在700多个日日夜夜里,在天山脚下、在帕米尔高原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缘……兵团广大干部职工们与援疆干部、教师、医生们,共同唱响了“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华美乐章。

    一

    兵团人不会忘记,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国家部委和援疆省市有500多名领导干部进疆调研,其中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几十位,涉及部门之多、人数之众在新疆历史上前所未有。这些高级别的“特殊人才”来到新疆、兵团后,下偏远团场到基层连队,进学校企业入职工家庭,深入细致调研考察,与兵团干部职工座谈交流,紧锣密鼓制定规划,科学谋划援疆蓝图。

    将内地先进的发展理念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订一个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援疆规划,是摆在国家部委、援疆省市领导干部面前的课题,也是兵团各级做好人才智力援疆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次次热烈讨论,一次次深入交流,使双方联系更加紧密,沟通更加顺畅,感情更加交融,共同推进科学跨越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

    走进今日的农三师四十一团东江花苑小区,可以看到新颖别致的楼宇群落、规划合理的小区环境、设施齐全的社区广场……这一切,让人仿佛置身现代都市。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农三师副师长殷焕明告诉记者,这是由广东省东莞市的援疆干部们与当地干部职工一起干出来的。

    在参与援疆的19省市中,作为惟一一个援疆项目全部采取“交支票”模式的省份,广东的援疆模式备受关注。殷焕明解释道,“交支票”并不等于给了钱就撒手不管,而是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与驻师工作队专门负责引导、协助、监督,援建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依靠师团领导干部,双方各司其职、各有分工,这不仅发挥了广东省东莞市援疆干部的智力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建设,提高了当地干部的能力,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具有“广东理念”“东莞效率”的建设队伍,增强了农三师长远发展的软实力。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是北京援疆规划的亮点。在经过深入调研和交流后,农十四师党委就该师城镇化建设思路,与北京市援疆和田前方指挥部充分交流意见,邀请北京市有关单位编制完成该师城镇发展总体规划,高标准、高起点从城镇定位、空间布局、产业选择等多个角度,明确规划了农十四师及各团场未来发展方向、发展途径和发展目标。

    农四师、农七师与江苏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对接时提议,将人才智力援疆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缓解两个师人才缺乏的困境。为此,江苏省组织开展了“连心牵手、名家引智、杏林春风、青蓝帮带、暖心希望、绿色生态”六大人才培养行动,精心编制了干部人才对口支援十年规划,将农四师、农七师人才培养纳入到省委组织部干部人才工作计划之中,援疆干部还采取“一带一、一帮一”结对帮扶的方式,帮助提高当地干部人才素质。

    目前,兵团各师与各援疆省市对人才智力援疆工作已经形成共识: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思路,物力财力援疆重在打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而人才智力援疆则能从根本上破除制约发展的“瓶颈”。

    二

    “援疆,不仅仅要带来资金、项目、产业,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农二师解决人才与人力资源匮乏的难题。” 河北对口支援农二师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农二师副师长刘德明这样对记者说。两年时间,让刘德明已经习惯了自己“兵团人”的身份,张口闭口都是“我们农二师”。

    从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始,农二师就以“着眼长远、注重‘造血’”的新理念,在干部人才援助上探索新模式、构建新机制,力求通过援疆,努力培养一支“土生土长”的人才队伍。截至目前,河北省已派出70人次的专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赴农二师各团场开展农业、城镇规划、教育、卫生等领域技术指导和培训,累计培训业务技术人员和职工上千人。

    借助湖北省科教大省的优势,农五师积极实施干部人才优先工程,请来118名援疆干部人才,在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岗位,直接服务于农五师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通过采取专题培训、插班学习、挂职锻炼、专项考察等多种形式,将异地交流培训、基地合作培训、本地集中培训与选派干部外出考察、挂职锻炼等有机结合,形成培训合力,全面提升农五师干部人才的整体素质。

    短短两年时间,农一师与浙江省台州市多次沟通协调,就加强两地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展开深入交流。针对青年干部的特点,农一师联合台州市为青年干部“量身定制”中青年干部赴浙培训项目,精心设计以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大大开拓了青年干部们的视野。与此同时,农一师还将基层阵地建设作为今年智力援助工作的重中之重,计划将援助总额的30%用于智力援助项目,规划建设12个团场连队党组织活动示范场所、3个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截至目前,浙江省台州市已累计投入1371.5万元,为农一师、阿拉尔市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000多人次。结合援疆省市的特点和优势,农八师组织党政、教育、医疗、农机、企业等各方面人才赴辽宁省培训,派出1800人次干部人才参加辽宁省在疆培训,组织1837名干部赴内地培训,并安排21名干部到辽宁省挂职。“人才援疆是一项长远工程,我们要为农八师留下一支永不撤离的人才队伍。”辽宁省援疆办副主任褚玉清对记者说。

    据介绍,在兵团各师的主动对接下,各援疆省市纷纷选派了一批熟悉项目管理、工程和城市规划设计、工业园区建设、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兵团“三化”建设增添了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各对口支援省市还高度重视受援地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的培训工作,从挑选学校、制定培养计划、安排食宿、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安排。

    三

    在兵团,援疆干部们被兵团人称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2010年12月26日,作为首批援疆医生,孙琳从大连市中心医院来到农八师人民医院。“来之前,新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对兵团我更是知之甚少。了解兵团后,我就暗下决心,一定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留给受援医院,为兵团卫生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孙琳说。

    平日里,孙琳不仅坐诊查房,还牵头主持疑难病例会诊,开办学术讲座,组织实施项目攻关。到石河子不久,孙琳就利用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农八师人民医院的同事一起,开展了一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这是石河子地区开展的第一例腹腔镜胃癌手术。

    “宁可自己苦一点,也要帮助孩子们克服困难。”在农五师八十三团第一中学,来自湖北省黄冈市的第二批6位援疆教师,了解到部分学生家庭还比较困难的情况后,一致决定:捐出自己全部的生活补贴,尽可能地帮助贫困学生。黄冈援疆教师领队王朋清说:“我们希望,一批又一批的援疆老师能继续将这一做法坚持下去。”

    山西省晋煤集团援疆干部李江泽在农六师大黄山豫新煤业公司担任机电部副部长,他从不把自己当“外人”,总是主动和工人们一起下井。他告诉记者,“这个矿井垂直深度133米,坡度达30度,总长有200多米,由于没有运输系统,需要人工背砖到井下。3000多块空心砖每人每次只能背五六块,为了保证井下正常生产,所有干部工人整整背了两天多。”虽然从没有干过这样的重体力活,但李江泽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在他心中,他已经是一名“兵团人”了。目前,在兵团,有530多名援疆干部像孙琳、王朋清、李江泽一样舍家别子,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让受援地干部职工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中央和兄弟省市人民的温暖。这支学历高、业务精、素质硬的援疆干部队伍,为兵团跨越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