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20项民心工程 提升幸福指数

2012-05-21 15:39:43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北方网-滨海时报 

    新区日前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区在民生领域财政支出继续增加,达到172亿元,占财政支出210亿元的比重为81.9%,同比增长达46.5%。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新区以落实市20项民心工程为抓手,以抓项目的方式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计民生,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2010年和2011年,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共计102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1.7%。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发展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快速提升了新区百姓的幸福指数。

    20项民心工程,及时回应了民声,顺应了民意。着眼于改善群众居住、生活、出行条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市容环境整治,偿还城市建设的历史欠账,弥补区域发展的制约短板;着眼于经济高速发展中,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住房、就业、增加收入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需求,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新区连续实施的20项民心工程,不断满足新区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新期待,是新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

    20项民心工程,是两年来新区群众最为关心、关注,也最为满意的政府工程项目。项目内容实在,安排具体。有时间表,有数字指标,责任明确,督查到位。每年两会,20项民心工程都是代表、委员热议的重点。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相关部门在落实20项民心工程中,弘扬“开放创新,引领未来”的滨海精神,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确保20项民心工程强力推进,顺利实施。在一年年代表、委员的掌声中,新区把持续改善民计民生的20项民心工程落实在民心上,集聚起了宝贵的民心民意,成为新区打好攻坚战,争当排头兵的宝贵财富。

    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新区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列为每年政府20项民心工程的首要任务,已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680多万平方米,总数超过8万套。其中,经济适用房超过214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260万平方米,蓝白领公寓203万平方米,形成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模式,建立了具有新区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今年,新区还将新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00万平方米。

    前不久,滨海新区首个成型保障性住房示范社区——滨海新区欣嘉园项目正式交付使用,首批260余户业主实现收房入住。这个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是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保障房项目,也是滨海新区首个交付的订单式限价商品房项目。入住新房的栾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住的房子是90多平方米的面积,质量不错。”新区订单式限价商品房,圆了栾先生安居新区的梦想。

    完善社区配套建设,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新区把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列入20项民心工程,两年来,共改造提升了9家菜市场;新建大港金港购物中心生鲜超市、塘沽静安里农贸市场;大力建设“放心早点”工程,全区早餐流动点达到1074个;建成社区健身苑(点)491个,配套健身器材5000余件套。

    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优化路网,革新公交,是新区20项民心工程重点之一。两年来,新区大力支持现代交通体系建设,相继建成津港高速公路、港城大道、天津大道、东金路、塘汉快速路、轻纺大道等道路工程;改造了核心城区新北路、塘黄路、滨海湖路、福州道、京山道、东江路、汉蔡路、津塘公路等道路,架起过街桥,打通断头路,方便居民出行。

    完成了公交集团的整合。相继开通和提升改造了523路等10条公交线路,建设、更新公交中途站76对,建成临港和大港大学城公交首末站,接手滨海欣嘉园等3处公交场站,完成津塘线等4条个体客运班线58部车辆的收购工作,购置并投入使用公交运营车辆126部。

    新区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滨海公交集团拥有公交线路56条、高峰专线4条、旅游专线2条、通勤班线73条,达到欧Ⅳ尾气排放标准的公交运营车辆444部,占车辆总数的28.61%。”

    在公交线网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新区公交智能化管理水平也有了提高。目前,公交集团所属公交车辆已全部加装GPS终端设备,75%的运营线路可实行电子智能化管理。今年,新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要达到18%,市民出行将更加舒适便捷。

    家住塘沽的居民王笑东对记者说:“这两年新区发展公共交通,强化新区和市区主干道路连接,优化区内交通,交通变化真实太大了!”

    安居是乐业的前提和基础,是民生问题中的难题之一。新区实施保障房制度改革,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彰显出积极改善民生的态度和力度。弥补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的不足,丰富便民设施、便民商业,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让公交回归公益,在交通体系中优先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新区百姓生活的便利度、舒适度。从身边事感知变化,体验幸福,20项民心工程,成为新区群众“最满意”之一。

    促进了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在连续实施的20项民心工程中,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是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新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支出超60亿元,相比前一年增长44.9%。其中对教育支出增长43.3%。

    优先发展教育。2010年,新区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76所学校达到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成功引进了南开中学、天津一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成立了物流、机电、旅游职教联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合作办学取得积极进展。2011年,新建、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0所,133所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达标。成立了物流、机电等7个职教联盟。塘沽第一职业中专被评为全国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通过增加投入,调整布局,提高质量,新区基础教育实现了高水平的均衡化发展,初步满足了新区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最高检曹建明检察长到天津市滨海新区检察院调研
·黄兴国:深化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 更好发挥服务示范作用
·天津滨海新区区长:沿海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天津滨海新区工商局快速开展“注胶虾”十日清查行动
·天津滨海新区工商局组织零售企业召开诚信经营工作会议
·天津滨海新区教育局启动服务外来建设者系列活动

·天津滨海新区教育局启动服务外来建设者系列活动
·天津滨海新区工商局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
·天津滨海新区工商局顺利完成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划转
·天津滨海新区执法局: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平
·天津滨海新区召开禁毒工作会议 提高全民识毒防毒抗毒意识
·天津滨海新区召开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 确保食品药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