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新郑

新郑创新社会管理“择校难”等大批问题迎刃而解

2012-05-21 08:31:5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网 

    

    网媒看新郑社会管理创新现场一位老人正在咨询问题

    无数中学家长十分头疼的“择校难”问题,在新郑大家却浑然不觉?非但择校、住房、医疗等普遍民生“老大难”问题,连同一般行政部门十分困扰的“服务、基层”等问题,新郑市也在实际管理时显得环环相扣、井然有素。为什么在新郑会有这种感觉?薛店镇副镇长冯彦兴认为,这与新郑市的“社会管理创新”系列工作密不可分。

    新郑市的“社会管理创新”有何特别之处?据介绍,以“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文化创先”,市委、市政府等各级各部门相互连通、合力与共,正是新郑市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民生为先 教育管理创新惠百姓

    5月18日,在新郑市青少年及大学生服务中心,一名看似学生家长模样的中年人被问及大多数学生家长头疼的“择校难”问题,这位家长表现得一头雾水:“择校、择校费,那是什么东西?”

    据介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新郑市开始按照“区域均衡、生源均分”的思路,在全国率先启动和推行“给初中分配名额、为高中均分生源”的中招制度改革,既扭转了义务教育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又实现了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一致、生源质量的均衡,老百姓从此失去了“择校”这个词的概念。

    而能很快形成这样的局面,需归功于新郑市推行的免费教育一视同仁办法。据介绍,近年来,新郑市在逐年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免费职业教育的基础上,从2010年秋季开始,财政免除了普通高中学生的扩招费、学杂费、住宿费,实现了学生与家长“双受益”、普惠性与公平性“双结合”的十二年免费教育,并让城乡教育一视同仁。今年,新郑市还进行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为农村公办幼儿园和部分小学配备首批专用校车等,年底前,保证了全市城乡70%以上适龄儿童将可进入公办幼儿园。

    这些举措,使整个新郑市的城乡教育完全实现了由“全面普及”向“优质均衡”、“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升学竞争”向“办学竞赛”、“个体亮点”向“整体推进”等的“四个转型”,还被评为全国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全国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面解决了教育的有关问题,“择校难”问题也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这些,只是新郑市“社会管理创新”实行的一个侧面。

    服务为重 方便温暖贴心低门槛

    在新郑市老年人服务中心,家住黄水路的张金才老人,正在综合服务大厅为70岁的老伴办理老年优待证。说起为什么要来这里办,张金才乐呵呵地笑了:“这个老年人服务中心功能全的很,不但有民政、社保、卫生、老干部局等涉老工作部门,在这里还可以听唱戏、看书、锻炼身体,我是顺便过来办的。”

    服务大厅的民政局工作人员樊路告诉记者,在这里,自己平均每天要接待30多位老人的咨询和手续办理,他们大多人是来办理老年优待证、免费乘车证、免费活动证和退休证等证件的。因为老年人服务中心功能非常全,所以老人们乐意在锻炼身体、游玩时顺带办理。

    “他们都夸这个形式好的很!”樊路笑着说。

    据介绍,新郑市老年人服务中心除办涉老事务外,还有展览厅、图书阅览室、微机室、老年大学教室、健身室、羽毛球馆、台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篮球场等近20个休闲娱乐场地,这些场所,只要凭身份证、退休证等简单证明,就能全方位地享受这里的休闲娱乐、健身学习等贴心满意服务。

    新郑市青少年及大学生服务中心,也是类似的快捷、便民、功能齐全“社会管理创新”场所。这个中心由宣传部、综治办、教体局、公安局等17个成员单位管理组成。设有服务大厅、综合教育展厅、监控室、个体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宣泄减压室、专家接待室等等。可以针对青少年及大学生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警示教育、特殊群体服务帮教等等一系列服务。除此之外,这个中心还对新郑全市的学校全部进行监控,实现对青少年百分百的服务管理。

    仅仅不足10个月,这个中心就组织了26000多名学生参观学习,解决个人、团体及各种资讯800多人次,成为了附近华信学院、新郑一中等学生、教师们爱去的“家”,效果非常明显。

    善于统筹 质量落实监控凝合力

    老年人服务中心、青少年及大学生服务中心,还有整合了63个职能部门服务热线、具有“110”一号通服务功能的新郑市110综合服务中心等,这些非常立足于民生的社会管理创新场所,不仅自身意义重大,而且还被纳入在整个新郑市“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框架内。

    新郑市的社会管理框架究竟有何构成?

    记者了解到,新郑市的整个社会管理“网格化”由“六个统筹、六个一体化”组成,分别是统筹就业服务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平等就业;统筹医疗保障一体化、让城乡居民病有所医;统筹居民住房保障一体化、让城乡居民住有所居;统筹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学有所教;统筹养老服务保障一体化、让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统筹社会管理服务组织建设一体化、让城乡社会管理整体推进。

    如果说这“六个统筹、六个一体化”是新郑市社会管理“网格化”的思路,那“一办十中心”建设就是新郑市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做法。通过在各乡镇(街道)一级推进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在村(社区)一级推进服务管理组织规范化建设,整合人防力量成立十支队伍,整合技防力量健全防控网络,于是,形成了“‘一办十中心’管好社会事务、‘十支队伍’加强综治维稳、人人参与基层管理”的社会管理格局。

    然而,这些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那社会管理创新也必然会“人浮于事”。为使好的思路及做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由新郑市政法委及综治办牵头成立的“新郑市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用“责任赋予”的方法,来监控保障各单位、各部门将承诺落实到位。

    在新郑市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十几面大屏幕前,坐着6位监控、记录人员,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屏幕上监控的“110服务中心、医疗纠纷调解中心、诉讼调解对接中心、交通事故调解中心、加气站、各村村口”等“十中心”、要害部门进行监控,并针对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记录、随时指令改正应对,规范他们的行为。这个监控设施还能随时查看各中心、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台账、工作流程等,做出信息研判、归结出每日要情等。每个网格在此又收回总揽,并以之做出评价考核。

    大网格管大格局、小网格管基层事。在薛店镇,记者看到,他们的网格管理在针对的是每个村,有网格长等具体负责。于是,最终形成了社区、村网格、乡镇网格、新郑市网格的三级网格格局,涵盖了各级各服务部门的全部可监控化,社会管理体系最终形成。

    这样成熟而完善的社会管理创新很难不得到社会的认可。今年3月,新郑市被中央综治委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9个典型培育市县之一,并派出调研组对新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蹲点调研,湖北等地的兄弟县市也纷纷到新郑取经,并给出了很高评价。

    对于未来,新郑市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朱郁琦说:新郑市将继续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永康同志视察新郑重要指示精神,把社会管理创新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路径,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为根本,逐步消除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现象,以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文化创先为引领,统筹经济与社会、城镇与乡村、服务与管理、基层与基础、当前与长远、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为构建和谐新郑,总结出“可信、可学、可推广”的社会管理模式,再接再厉,做出更大的贡献。(时岩)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