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河北肃宁

完善村民自治链条 河北肃宁农村聚拢向心力

2012-05-18 14:47:3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解放”农民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解散”了农民,农村社会管理处于相对松散的状态。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管理滞后等问题?河北肃宁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推进基层党组织、民主组织、经合组织和维稳组织“全覆盖”,把分散了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这是农村社会管理的一次深层变革。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农村社会治安与稳定问题、农民共同富裕问题等凸显出来。

    河北省肃宁县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村民代表大会为平台,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维稳组织为骨架,以服务群众和协调整合农村各方利益为职能,重构了农村的基层组织网络体系,有效地化解了以上问题。这被称为农村社会管理的一场革命。2010年,在全省140多个县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综合评比中,肃宁名列第二。

    建“站区组队”四级组织

    让农民自己帮自己、自己管自己

    在梁村镇张家庄村的张文堂老人看来,“四个覆盖”源头在他们村。“以前,我们村可乱了,村民们被偷怕了,耕牛不敢养,农用车不敢买。”张文堂说,大家想找人解决问题却连村两委“大门开在哪儿”也不清楚,除了换届时投投票,村两委与村民之间没什么联系,村民之间也相互提防,“出了事没人管,着了火没人救,来了贼光喊不动手。”

    “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2002年,刚当选的村支书张春辉和村主任张兆雄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一个治安巡防队,24小时在全村转悠。村里还单独设立了一个治安工作站,书记兼任站长,下设11个小区,小区再设10个小组,每个小组10户。各小区实行区长自治,小组长、小区长由村民选出威信高的人来担任。张兆雄说:“2009年县委书记安伟华专门来调研,表扬我们,还称我们站、区、组、队的做法是‘3+1’综治维稳工作体系,后来县里就在我们村搞了‘四个覆盖’试点。”

    肃宁立足于“让农民自己帮自己、自己管自己”,不断探索完善“3+1”工作体系。目前,全县农村普遍建起了“站、区、组、队”组织,其中,村级综治工作站253个,综治小区1479个,综治工作小组5578个,巡防队员1739人。通过这一体系,农民成为了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主体。

    “四个覆盖”推行以来,肃宁共排查重点矛盾纠纷986起,化解965件;农村治安案件发案明显减少,农村信访量持续大幅下降。2011年全县253个村中有220个村没人去上访。

    我们村立马就由乱到治了,至今没有发生治安、刑事案件,也没人去上访。

    ——梁村镇张家庄村村主任 张兆雄

    推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以经济力量重新凝聚农村农民

    肃宁县有3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9万。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成本高、收益低。付佐乡西泊庄村是传统养殖专业村,90%的家庭饲养貂狐貉等珍稀皮毛动物,以一家一户的庭院养殖为主,但“规模小,技术低,成本高,销路窄”,很多人准备放弃养殖业。

    针对这种情况,村两委牵头成立了牧宏养殖合作社,吸引200多家养殖户入社。合作社把培训、饲养、收购、加工、销售统一管起来。“联合起来就是力量大,进货便宜,出手价高。”西泊庄村支书任树军说。

    如今,肃宁已建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343家,涉及225个村,带动农户5.9万余户。2011年入社农户人均收入达8050元,比不入社农户增收1465元。邻村邻县有20多家养殖户也申请入社。

    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6%。依托这个平台,示范推广新品种100多个、新技术38项,有15家合作社成为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实验基地,有74个产品获得了无公害认证、4个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注册品牌12个,有12家与超市达成了合作协议。

    目前,肃宁县农业产业化率达到78.8%,居沧州市首位。肃宁先后成为“国家毛皮动物标准化养殖基地”、“河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河北省蔬菜场地挂钩基地”、农业部确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

    只有农民的合作化,才有农业的产业化。这是肃宁县经过实践得出的一个结论。

    ——肃宁县委书记 安伟华

    完善村民自治链条

    决策权和监督权握在村民手中

    如何保障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到2009年,这个问题有了答案:西泊庄村把村代会这一民主平台做实,建立起“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策、村委会执行、村监会监督”的村级治理新架构,并形成“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代会决议、村委会执行、村监会监督”的运行机制,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正连接成一个完整链条。

    这一做法很快在西泊庄村产生了效果。2010年,在外做生意的任树军第三次当选村支书,不过前两次他没有上任,镇里领导和村里乡亲怎么请,他都不肯来,因为村里太乱了,连村两委的办公点都曾被强势村民给“占领”过。

    新村支部开会,第一个提议就是修路。西泊庄的脏是有名的,大街小巷都是狐屎狍粪,一下雨,全村更是臭气熏天。即使如此,提起环境整治,谁也不肯出钱出力。

    此事经村两委一商量,估摸涉及占宅基地,如直接向村代会提议可能无法通过,就先跟综治小区长商量,小区长再跟综治小组长商量,小组长就跟自己的组内户主们商量,结果不到3天,村代会一开,提议全票通过。

    事定了,村委会不到一个月就把十多年的难事解决了。一个在天津做生意的人回家,不认路了,打了好几个电话才确认是到家了。

    “村代会真嘎!”综治小组长杨永义竖起大拇指。张家庄村民代表、村监会委员张全领也持同样看法。他手里有两枚印章,小的是村代表章,大的是村监会章。“两章拿在手上,真自豪。”张全领说。

    “人是大家选的,事儿是大家定的,钱是大家管的,过程是大家看着的。群众情绪理顺了,干部行为规范了,干群关系转变了。”安伟华说。2011年以来,全县农村共决策重大事项1300多件,群众满意率达100%;因干群矛盾引发的农村信访案件大幅减少,因廉洁问题而受到党政纪处分的村干部同比下降了70%。

    两章是找村干部麻烦的章,不能让里面有对不起老百姓的事;两章也是保护村干部的章,不让大家误解和污蔑村干部。

    ——张家庄村民代表、村监会委员 张全领

    不以行政村为单位设党组织

    群众走到哪,党组织就跟到哪

    随着农村维稳组织、基层民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健全,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摆在面前:这三类组织,由谁来组织、谁来领导?

    肃宁县打破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模式,按照“群众走到哪里,党组织就跟到哪里”的原则,把党支部和党小组建到民主组织、维稳组织中去,建到经济组织、产业链条中去,形成覆盖各方的基层党组织网络。

    “在各村设党小组组长是肃宁的特色。”大学生村官、张家庄村副书记杨伟说。付佐乡刘屯村的刘长更被选为村党小组组长,他说,现在不但要带领大家发财,还要带领大家向党组织靠拢。

    在农村,每个党员家门口都挂上了“党员家庭”的牌子。窝北镇百道口村种植大户崔夫查告诉记者,“这块牌子很扎眼,大伙儿都盯着,得拿十二分的精神来干事。”他创办了百盛蔬菜种植合作社,成立了党小组,负责带动40户社员,今年一季度效益相当可观。

    今年以来,全县农村新建各类党总支10个,党支部23个,党小组1641个,其中维稳组织党小组1026个、民主组织党小组300个、经合组织党小组121个,其它类型党小组194个。

    党小组长这个芝麻小官,干的是比村两委还细的工作。现在党员小组组长和无职党员,已经成为党在农村的触角和助手。

    ——张家庄村副书记 杨 伟  (记者  王方杰  李增辉)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