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村民自治链条
决策权和监督权握在村民手中
如何保障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到2009年,这个问题有了答案:西泊庄村把村代会这一民主平台做实,建立起“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策、村委会执行、村监会监督”的村级治理新架构,并形成“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代会决议、村委会执行、村监会监督”的运行机制,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正连接成一个完整链条。
这一做法很快在西泊庄村产生了效果。2010年,在外做生意的任树军第三次当选村支书,不过前两次他没有上任,镇里领导和村里乡亲怎么请,他都不肯来,因为村里太乱了,连村两委的办公点都曾被强势村民给“占领”过。
新村支部开会,第一个提议就是修路。西泊庄的脏是有名的,大街小巷都是狐屎狍粪,一下雨,全村更是臭气熏天。即使如此,提起环境整治,谁也不肯出钱出力。
此事经村两委一商量,估摸涉及占宅基地,如直接向村代会提议可能无法通过,就先跟综治小区长商量,小区长再跟综治小组长商量,小组长就跟自己的组内户主们商量,结果不到3天,村代会一开,提议全票通过。
事定了,村委会不到一个月就把十多年的难事解决了。一个在天津做生意的人回家,不认路了,打了好几个电话才确认是到家了。
“村代会真嘎!”综治小组长杨永义竖起大拇指。张家庄村民代表、村监会委员张全领也持同样看法。他手里有两枚印章,小的是村代表章,大的是村监会章。“两章拿在手上,真自豪。”张全领说。
“人是大家选的,事儿是大家定的,钱是大家管的,过程是大家看着的。群众情绪理顺了,干部行为规范了,干群关系转变了。”安伟华说。2011年以来,全县农村共决策重大事项1300多件,群众满意率达100%;因干群矛盾引发的农村信访案件大幅减少,因廉洁问题而受到党政纪处分的村干部同比下降了70%。
两章是找村干部麻烦的章,不能让里面有对不起老百姓的事;两章也是保护村干部的章,不让大家误解和污蔑村干部。
——张家庄村民代表、村监会委员 张全领
不以行政村为单位设党组织
群众走到哪,党组织就跟到哪
随着农村维稳组织、基层民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健全,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摆在面前:这三类组织,由谁来组织、谁来领导?
肃宁县打破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模式,按照“群众走到哪里,党组织就跟到哪里”的原则,把党支部和党小组建到民主组织、维稳组织中去,建到经济组织、产业链条中去,形成覆盖各方的基层党组织网络。
“在各村设党小组组长是肃宁的特色。”大学生村官、张家庄村副书记杨伟说。付佐乡刘屯村的刘长更被选为村党小组组长,他说,现在不但要带领大家发财,还要带领大家向党组织靠拢。
在农村,每个党员家门口都挂上了“党员家庭”的牌子。窝北镇百道口村种植大户崔夫查告诉记者,“这块牌子很扎眼,大伙儿都盯着,得拿十二分的精神来干事。”他创办了百盛蔬菜种植合作社,成立了党小组,负责带动40户社员,今年一季度效益相当可观。
今年以来,全县农村新建各类党总支10个,党支部23个,党小组1641个,其中维稳组织党小组1026个、民主组织党小组300个、经合组织党小组121个,其它类型党小组194个。
党小组长这个芝麻小官,干的是比村两委还细的工作。现在党员小组组长和无职党员,已经成为党在农村的触角和助手。
——张家庄村副书记 杨 伟 (记者 王方杰 李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