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理论汇编> 文件汇编

“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

2012-05-17 11:56:2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四)推进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建设。

    在继续加快推进金盾、金关、金财、金税、金审、金农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安全、提升治国理政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整合部门工程项目功能,实现重要信息系统的跨部门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形成相关部门项目关联组合的信息化一体工程。

    1.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实现相关政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卫生监督和公众健康保障能力,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卫生事业行政监督管理水平。提高远程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

    建设内容: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中西医协同的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涵盖基本药物采购供应和使用管理、居民健康管理、诊疗导航与管理、综合业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以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中西医电子病历、推广医保“一卡通”为重点,建设支持各级医院上下联动、医保医药医疗业务协同、居民健康监测咨询等的医疗健康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支持医疗机构分级协作和医保支付即时结算。建设基本药物制度运行监测评价信息系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绩效评价信息系统。推动远程医疗试点。

    2.全民住房保障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实现相关政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加强住房保障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增强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建设内容:以人口分布、建设用地供给信息监测为基础,整合房屋权属信息和房地产市场交易信息,重点建设住房信息系统,加强对保障性住房资源配置的监管、互助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监控以及投资性住房需求的监测。

    3. 全民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实现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多险种跨省区可接续,规范业务办理流程,控制资金风险,实现精细化管理,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信息支持,不断提升国家社会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建设内容:在金保一期工程基础上,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建设覆盖乡村社区、实现多险种和跨省区接续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信息系统。在低保一期工程基础上,建设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的统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社会保障监管信息系统。

    4.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实现相关政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监督,实现药品流通过程的透明监管,有效提高对药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的水平,强化药品(含医疗器械)安全监管,满足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

    建设内容:建设药品监管信息化工程。建成国家药品监管信息系统一期工程,支持药品真伪鉴别、来源追溯、过程追踪、快速召回和紧急调配。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5.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逐步实现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程监管业务的紧密协同和数据共享,支持食品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满足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

    建设内容:加快建设食品(含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含进出口)、消费等环节的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利用物联网技术、溯源技术、防伪技术、条码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建设支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达标的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支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品牌真伪认证、来源追溯、过程追踪、责任追查及召回销毁的流通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支持对食品生产商、经营商和餐饮服务商进行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食品经营者信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相应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

    6.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推进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信息的共享共用,提升重大危险源管理和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预警、监管监察和应急处置能力。

    建设内容:按照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的要求,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病险设施、特种设备、工业生产、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充分利用企业安全生产的实时监测信息,完善和建设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

    7.市场价格监管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实现相关政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切实加强价格调控监管,防范市场投机炒作和价格异常波动,提升重要商品的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价格调控、监督检查,以及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建设内容: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设施,优化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加快建设和完善价格监管、价格监测预警、成本调查、价格鉴证、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评审、价格监督检查等信息系统,形成统一协调的价格管理和数据共享平台,加强对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价格监测分析。

    8.金融监管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实现相关政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国民财富安全等方面的有效监管提供信息支持,逐步增强金融信息服务能力,规范金融机构行为,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建设内容:按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强金融监管的要求,加快建设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完善针对金融业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风险管控和信息共享系统,重点加强对外汇业务、资本市场交易和跨境资金流动等的动态监测和信息共享。建设和完善金融信息平台。

    9.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实现相关政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对油、气、电、煤等能源供需、价格走势、国际能源市场发展变化,以及重点能源企业财务状况的监测预测和预警能力,为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信息支持。

    建设内容:按照构建安全、稳定、经济和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要求,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覆盖能源资源、能源生产、运输、储备、库存、价格、进出口、消费等各个环节,能源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监测预警与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支持国内能源生产结构调整、合理布局、确定能源定价策略、制定重大能源战略规划的宏观决策信息系统。

    10.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依法实现信用信息的跨部门共享,有效支撑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和守信行为的激励,提升信用监管水平,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建设内容:按照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利用人口和法人基础信息库,依托部门和地方建设的业务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公民和法人的信贷、纳税、履约、生产、交易、服务、工程建设、参保缴费,以及违法违纪等信用信息记录。根据客观需求,结合实际条件,建设公民和法人信用信息征信信息系统。

    11.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逐步实现污染源、污染物、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对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治理水平,有效增强对环境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测、评估、服务能力,有效遏制工业污染,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建设内容:针对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按照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要求,充分利用物联网、遥感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完善土壤、森林、湿地、荒漠、海洋、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等方面的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系统。运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动态汇集工业企业污染监测信息,加强工业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估和监测能力建设。

    12.应急维稳保障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实现相关政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有效提高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防范和应对能力,提升应急维稳信息预测预警通报、综合分析研判和决策指挥支持能力,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国家安全。

    建设内容: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报送、预测预警、分析评估、舆论引导、应急预案智能化联动、预警信息发布、应急通信、应急指挥、防灾减灾、应急队伍和物资调配、应急处置责任认定等信息能力建设。充分利用、整合和完善各类社会管理动态综合信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信息系统,面向重点地区、特殊群体、敌对势力和矛盾多发领域,加强舆情搜集和信息监测。

    13.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为有效防控廉政风险,促进行政权力规范运行,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行政复议指导监督力度,提高面向公共财政资源配置的制度监督水平等提供信息支持,规范行政自由裁量行为,促进依法行政。

    建设内容:加快建设行政监察信息系统,以落实违法违纪责任追究为重点,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察监管机制,完善电子监察系统。以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为重点,建设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系统。以公共财政运行安全和绩效评价为主要内容,在金审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执行监督的审计信息系统。

    14.民主法制建设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有效满足立法和监督等工作需求,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提供信息支持。进一步提高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能力。有效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效率、确保司法公正、推进司法公开。实现检察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建设内容:围绕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强人大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法律信息库。整合共享有关信息资源,完善政协业务网络系统。加快推进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完善法院案件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加快推进检察系统信息化,建设以控告举报与刑事申诉、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侦查监督、刑事审判监督、民事审判与行政诉讼监督、刑罚执行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检察院法律监督信息系统。

    15.执政能力建设信息化工程。

    建设目标: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党的建设,优化配置党的执政资源。为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提供信息支持。

    建设内容:整合利用各级党委、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的信息资源,建设完善党的决策指挥管理系统、执政资源配置和运行监测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系统、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服务系统。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