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的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有了“娘家”。昨日(5月16日)上午,广东省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联合会(下称“联合会”)在广州成立。这是广东省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创新社会管理,以省总工会牵头成立的全新社会服务平台。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邓维龙在联合会成立大会上强调,广东省工会今后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将坚持“四个并重”,即在工作方式上,坚持凝聚职工群众与引导社会组织并重;在工作领域上,坚持生产企业与生活场所并重;在解决诉求上,坚持经济诉求与社会诉求并重;在服务对象上,坚持户籍职工与异地务工人员并重。并将发挥“四个作用”,即联系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协调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探索建立以各级地方工会为枢纽,以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为对象,以项目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的枢纽型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工会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作用。
现状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良莠不齐,现有体制落后于职工需求
在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汪洋强调:“要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创新人民团体的活动方式,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
在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全省社会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汪洋多次强调,要重点探索社会组织枢纽型服务管理模式,把工会等群团组织打造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
然而,据专家调查了解,虽然目前广东省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在服务职工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缺少制度规范和政策扶持,全省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还存在资质良莠不齐、活动资金紧缺、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发展思路不明确等不足。此外,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大量80后、90后进入职场,广东省职工队伍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职工利益诉求日趋复杂,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而现有的服务管理体制和方式无法完全适应职工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需求。
对此,邓维龙在昨日的成立大会上表示,成立省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联合会,可以充分发挥工会在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凝聚、吸纳更多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形成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对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小政府、强政府、大社会、好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有重要意义。
省社工委专职副主任王光圣对此也表示肯定,这次省总工会牵头成立广东省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联合会,可以更好、更规范地为职工群众提供就业培训、职业技能、生产生活、健康卫生、文娱活动等服务,从而团结和引导更多的职工参与社会管理,推动全省社会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联合会已吸纳团体与个人会员89个,备案会员20个
据悉,广东省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联合会是由省总工会牵头筹建的职工服务类枢纽型社会组织,是由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和热衷职工发展事业的专业人士自愿组成的地方性、非营利性的省级社团。
据介绍,联合会实行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制,由全省职工服务类的社会组织、研究机构以及热衷职工发展事业的专业人士等联合组成。在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个人和组织,都可自愿申请加入成为会员。
截至昨日,联合会有团体会员34家,包括职工类协会、公益服务组织、法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职工帮扶中心和服务中心;个人会员55名,包括社会律师、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协会工作人员、工会干部。记者看到,包括中山大学法律诊所,华南师范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法治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等职工服务类的“智囊”,都在首批团体会员之列。
而为更广泛地吸纳热衷职工发展事业的社会组织参与,联合会《章程》规定,未经过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职工服务组织,可申请登记为备案会员,作为本会支持和培育的对象,具备相应条件并经过合法注册登记后,可成为正式会员。目前,已有深圳小小鸟打工互助热线、广东省珠江工友服务中心、以及各市的职工帮扶中心等共20个NGO或职工服务民间组织,也加入到备案团体会员行列。
邓维龙透露,联合会成立后将大力培育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要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孵化服务平台,形成“工会积极支持、民间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职工群众受益”的社会组织培育模式,扶持一批与工会工作相关、与职工群众贴近、与和谐劳动关系相适宜的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