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立足防范超前谋划落实责任 山东全力维护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护路队员在辖区发放宣传资料。
护路队员每天都执勤在护路线上。
护路队员进行日常执勤训练。
山东护路办为各护路队配备专用车辆。
护路队员为群众讲解铁路安全知识。
泰安市—— 全力保障京沪高铁安全畅通
京沪高铁泰安段全长52.947公里,跨越山东省岱岳区、高新区、宁阳县7个乡镇办事处43个行政村。自开通运营以来,山东省泰安市各级护路联防组织坚持以“高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使命,以创建“平安高速铁路线”活动为主线,超前谋划,主动介入,创新机制,落实责任,严密防范危害高铁安全畅通的违法活动,有力地维护了京沪高铁安全畅通。
推行承包责任制构建防空管控防线
高铁泰安段地形地貌复杂,巡护工作难度高、跨度长。为搞好社会面控制,泰安市铁路护路联防办公室创新护路模式,实行护路承包责任制。按照行政区域路段里程,通过协议和有偿的形式,将辖区路段的巡护管理任务以每公里2100元的报酬进行有偿责任专人承包,签订《京沪高铁泰安辖区XX段治安防范承包协议书》,从而实现岗位职业化、报酬货币化、责权契约化。紧紧围绕责、权、利有机结合,狠抓三个环节。即:一是选好承包人。坚持标准,选配政治可靠、遵纪守法、作风正派、身体健康,具有一定保卫工作经验,志愿从事护路工作,必须经过审批且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承包。对于承包人的承包经费按照《治安防范承包协议书》的规定,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确保及时到位。二是签好承包合同。治安承包必须赋予承包人相应的职权,包括对巡护队员的聘用权、解聘权、对报酬的二次分配权等。因此在签订合同时,明确了承包人的权力、职责任务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明确奖惩考核措施和责任追究,达到责权利相统一。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各级护路组织不断加强对治安防范承包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检查,承包人必须在护路组织、公安机关的有效监督下,在《治安防范承包协议书》授权的限度内活动,不允许随心所欲,任意所为。通过实行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使防范义务与经济利益挂钩,责、权、利的有机结合统一,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高铁巡护的积极性,促进了巡防措施的落实。
落实巡查责任制形成高效机动力量
泰安市为专门加强高铁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制止和妥善处理涉路安全隐患及矛盾纠纷及治安防范承包的监督检查,成立了6人组成的高铁巡查队伍。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按照“三懂四会”(懂法律法规、懂护路工作、懂业务技能,会巡逻巡查、会现场处理、会群众工作、会宣传发动)要求,结合巡查队职责任务,加强了队员教育培训,提高队员的巡防能力。二是规范工作秩序。建立健全了各类规章制度和基础工作台帐,明确职责任务,规范了日常工作、生活和内务秩序,不断加强正规化建设。三是提高巡防能力。按照“防控重点、兼顾全线、以面保线”的巡查模式,以“防事件、防破坏、防隐患”为目标,实行错时弹性工作,采取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全力加强高铁巡查工作,努力发挥巡查大队的最大效能。四是强化协作配合。按照“常态、共享、联动、共赢”的原则,与铁路公安、巡线公司建立了“勤务联动,治安联防、矛盾联调、会议联席、宣传联合、信息共享、相互监督、合成作战”的联防联动新机制。坚持每周联席会议和每天巡查“碰头”制度,共同研究制定治安防范措施。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及矛盾纠纷,路地双方积极协调妥善处理。巡查队自成立以来累计巡查路程近两万余公里,及时发现制止各类安全隐患50余起,路地双方召开联系会议30余次,相互提供信息60余条,共同排除安全隐患10余次,有力的维护了高铁安全运营。
完善纠纷化解机制努力净化治安环境
一是事前强化信息收集,做到主动预防。通过“大走访”等形式方法,深入高铁沿线单位和村庄,及时发现各种原因引发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掌握影响铁路安全运营的不稳定因素和动向。对排查分析出的问题做到“四清四到位”,即产生的原因、涉及面、牵头人和发展动向清;责任单位、责任人、工作措施和防范控制预案落实到位。先后主动预防各类矛盾纠纷12起。2011年7月,高铁刚开通不久,因高铁从村中穿过造成噪音污染,天平办事处北黄村村民与铁路安全运营处产生矛盾纠纷。摸排信息后护路办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并立即赶赴该村,深入村干部及村民家中座谈,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实践证明,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环节化解成本最小,效果最好。二是事中积极稳妥处置,做到处理及时。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对可能引发群体性冲击铁路断道等事件,主要领导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发挥综治、公安工作优势,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做到早控制、早化解,有效避免了社会矛盾纠纷的激化。三是事后开展跟踪回访,防止问题反弹。为避免涉路纠纷事件反弹和演化,泰安市铁路护路联防办公室对每起矛盾纠纷事件逐一进行跟踪问效,进一步加强走访摸排,及时掌握事件处理进度,综合利用各种法律、政策做工作,防止留下后遗问题,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起,排除涉路安全隐患50余起,摸排重点人员125人,检查铁路沿线重点单位299家,整改安全隐患79个,联合工商部门取缔非法收购站点9个、责令整改11家,拆除危及铁路运营安全的各类违章建筑11处、清理易燃物品11000余立方米。
郯城县—— 全力维护铁路沿线治安稳定
郯城县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境内胶新铁路通车里程61.2公里,南北贯穿7个乡镇,沿线村庄119个。近年来,郯城县委县政府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健全完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组织机构,进一步强化属地单位护路联防工作责任,着力深化“防范、排查、打击、整治”工作措施,全力维护了良好的铁路治安秩序。2010年,郯城县被评为全省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先进单位。
以领导重视为前提层层落实护路责任
将护路工作纳入全县工作大局。郯城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将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实施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其他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每年初都要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议,听取护路工作专题汇报,总结梳理工作,确定工作思路和措施。县综治委每年都与铁路沿线各乡镇、各单位及沿线村街层层签订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责任书,明确任务目标,严格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经常深入护路一线调研工作,及时听汇报、作指示,协调解决护路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精心组织,加强督导,确保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每年,该县都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会等形式,定期通报铁路沿线治安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着力推动护路联防工作求实效、上水平。层层细化目标任务。铁路沿线各乡镇及有关单位立足实际,以广泛开展“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平安村居等创建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原则,把维护铁路沿线治安安全的目标任务层层量化、细化,逐项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员,确保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有人抓、有人干、能干好。
以加大投入为关键切实提高保障能力
郯城县立足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确保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有人干事、有钱办事。组建专职护路队伍。按照每两公里1人的标准,从铁路沿线村街选拔出32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身体状况好的基层群众组成护路队伍,聘为护路队队员,铁路派出所切实加强护路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明确了护路队员岗位职责和里程分工,建立了队员学习、培训、值勤、考核、奖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给每位护路队员配备了荧光制服、电动车、对讲机、手电等巡逻工具,全面推广“看、巡、查、清、宣、搜”“六字”巡线法,不断加大巡逻密度,特别是对列车过境的重点时段和重点路段、重点部位实行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
确保财政投入到位。为推动工作开展,县政府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每年每公里2000元的标准按时拨付,用于护路队员的劳动补贴及相关工作经费,其中,县财政每年每公里拨付1000元,沿线各乡镇每年每公里拨付1000元。在集中打击、集中排查、集中宣传等重大活动期间,县财政部门还适时追加经费,以确保工作需要。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该县高度重视铁路护路联防基础建设,先后投资200余万元,依托郯城县沙墩站修建了高标准的铁路护路房屋10余间,设置了办公室、会议室、护路队员宿舍,配备了3台巡逻专用车辆和办公生活用品,在沿线重点路段搭建护路队员临时休息点7处,为护路巡查工作创造了便利条件。
强化督导检查考核。县综治委切实加强了对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督导考核,定期开展检查、暗访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每年都根据考核成绩评选一批“优秀护路队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努力营造“学优争先”的良好工作氛围,着力打造了一支素质高、作风硬、业务通的护路队伍,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以化解矛盾为基础全力维护沿线稳定
加强涉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止“小矛盾引发大事端”,是维护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健全工作网络。自铁路开通以来,郯城县始终高度重视涉路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县、乡两级综治办牵头揽总的职能作用,横向上,公安、信访、交通、交警、铁路等部门积极参与,密切协作;纵向上,县、乡、村三级上下联动、层层负责,构建了路地结合、专群结合、高效运转的涉路矛盾纠纷排查网络。二是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涉路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报告制度,铁路沿线各村街每半月排查一次,经乡镇护路办汇总后,每月一上报。县综治办根据情况组织召开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联席会议,分析涉路矛盾,提出解决对策,交办调处任务。对各类隐患、苗头建立台账,明确包案领导和责任人,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归口处理、依法调处”的原则,强化措施落实,限期妥善解决,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三是形成工作合力。为确保工作实效,县乡村三级加强沟通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2010年,沿线一棵杨树影响铁路运输安全,必须尽快砍伐。由于村民索赔价格过高,解决难度较大。县综治办获悉后,立即与当地镇党委衔接,由镇党委派出专人负责,与铁路派出所干警密切配合,经过多次上门,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消除了隐患。同时,沿线乡镇还分别建立了信息举报奖励制度,公布了举报电话,增强了基层群众爱路护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011年11月3日上午,沙墩警务区接到一群众报案称K236+680处一堆玉米秆起火,附近巡线的护路队员接到指令后,立即组织20余名村民,奋战两个多小时将火扑灭。后经请示批准,奖励该报案群众现金500元。
菏泽市牡丹区—— 强化基础建设提升护路能力
菏泽市牡丹区地处鲁苏豫皖4省交界处,区域内京九、新兖石两大铁路通车里程45.5公里,穿越沿线10个乡镇办事处和3个车站,两侧共有村庄、企事业单位、工厂、学校139个,重点涵洞123处,复杂地段9处。
近年来,牡丹区以实现“平安铁路示范市县”为目标,加强“两基”建设,提升护路保障能力,积极开创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新局面,全区没有发生一名铁路沿线重点人员漏管失控现象,没有发生一起影响铁路安全的问题。2011年,铁路沿线“两类事故”同比下降15%,“五类案(事)件”同比下降18%。
坚持固本培源夯实管理基础
牡丹区委区政府一是着力提升队伍素质。按照京九线护路房每处4人、新兖线护路房每处3人的标准,择优招聘20名护路协会会员(志愿者),逐人建立档案,明确护路职责,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大力开展政治思想和安全责任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分批次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使全体护路会员对管辖线路内的重点人员、重点部位和铁路设施达到“一口清”,全面提升了护路会员的责任心和整体素质。二是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铁路护路责任区段建设规范》《护路联防工作考核办法》等6种规章制度,将护路联防的工作标准、管理办法、工作程序、考核奖惩规范汇编成册,发至每名护路会员,使护路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综合运用考勤、抽查、业务考核、星级评选等方法,充分调动了护路会员爱路护路的积极性。三是切实加强内务管理。制定了《内务管理制度》、《一日生活制度》、《请销假制度》、《卫生制度》、《五条禁令》等,对铁路护路会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坚持统一食宿、统一内务秩序、统一集中训练、统一集中学习“四个统一”,实现了内务管理的规范化。
坚持软硬并举夯实设施基础
一是加强基础资料收集。以铁路沿线5华里内的村庄、集镇、学校、集贸市场、厂矿、企业、外来人口聚集地等为重点部位,以机动车辆驾驶员、养牛羊户、“五残”人员、废旧金属收购人员、易燃易爆品仓库管理员和中小学生为重点对象,切实强化基础调查和台帐登记工作,对排查出的17处重点要害部位、43名重点人员、60余处重点场所,全部建立两级管理基础台帐,全部录入到公安业务系统,每遇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期,逐一落实了管控责任。二是加强设施装备配备。统一标准,统一定制,6个护路房办公区全部达到两套办公桌椅、1套文件档案柜、1套沙发、1台电视、1台空调,工作制度“四框”上墙,宿舍区全部一人一床、一橱,食堂配有橱柜、煤气炉灶、抽油烟机、餐桌、消毒柜等,巡逻防护装备每名护路会员一套反光背心和手电等,实现了工作、生活和巡线装备的标准化。三是绿化美化护路房环境。6处护路房院落内全部种植了绿化苗木,开辟了四季菜园,有条件的黄堂护路房建设了简易篮球场、张楼护路房增加了养鱼池和书画摄影元素,有效地优化了护路房生活环境,提高了营房文化品位。
坚持务实求效加强安全防范
一是爱路护路宣传求实效。以“爱路护路”宣传教育为主线,通过媒体宣传、群众宣传、舆论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发动铁路沿线干部群众提高护路意识,共同维护铁路安全。特别是以奥运安保、全运安保、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建党九十周年、开学第一天等重点时日为契机,护路会员主动深入铁路沿线村庄、学校、企事业单位,以上法制教育课、现场说教、印发《铁路护路公约》、《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知识问答》、喷涂爱路护路宣传标语等形式,切实增强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开通铁路护路安全知识宣传“博客”,进一步扩大了网络宣传的影响。二是严打整治求实效。以重大活动、重要任务为契机,着眼铁路沿线治安现状,健全综治委牵头,公安、工商、铁路、护路协会等单位配合的联防机制,不断加强治安管理力度,坚决遏制了危害铁路安全案(事)件的发生。2010年以来,共协助铁路部门开展铁路沿线严打整治集中专项行动8次,破获各类涉路案件25件,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11人;整治铁路沿线5华里内的废品收购站点7余家,取缔两家,整治治安重点区域、部位6处,有效净化了铁路沿线的治安环境。通过“铁路护路先进基层治保组织”的创建,都司镇黄堂社区、南城办事处张楼社区等5个基层单位受到通报表彰和物质奖励,全区兼职护路队伍一下子扩充了近300人。三是涉路矛盾纠纷化解调处求实效。在全区设立96名情报信息员,及时收集、上报可能引发群体性涉路治安事件的线索及苗头,可能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矛盾纠纷,重点人员等涉路情报信息。制定重大活动安保、群体性事件处置、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应急等9种预防和处置涉路突发事件预案,强化日常实战训练和与铁路、公安等部门的合成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快速赶赴现场、快速固定现场证据、快速依法打击组织煽动闹事人员,确保铁路安全畅通。
去年以来,共收集各类涉路情报信息76条,排查化解涉路矛盾纠纷6起,妥善处置了沙土镇群众阻挠铁路施工、都司镇段涵洞积水、皇镇乡路外伤亡3起可能危害铁路安全的群体性事件,有效地维护了铁路沿线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