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确立民生导向的警务机制
做优小警务看似小事,但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能否得到维护,关乎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能否化为公安干警的实际行动。
改“小节”顺民心。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狠抓队伍建设,从严治警,从“小事”抓起、“小处”入手、“小节”改起,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严格执行执法细则,完善诫勉谈话制度,避免小毛病酿成大问题。针对警风警纪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开门评警常态化机制,通过上门走访、案件回访、开门接访、网上巡访等多种形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围绕提升执行力,建立健全网上监督机制,确保各项“禁令”得到落实、服务承诺得以兑现。
办“小事”惠民生。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大力推进网上在线式服务。采取“民警担任村官”、“民警包村居”和“流动服务车”、“流动服务站”等形式,开展上门服务。公布业务窗口办事流程和时限,推行代办、代送、代邮“三代”业务。探索租赁房屋、暂住人口“一站式”管理。开通各级公安局长“小警务惠民生”热线电话,随时随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持续开展“万名民警帮扶失业下岗人员”、“万名民警帮扶孤寡老人”、“万名民警帮扶留守失学儿童”等亲情式服务活动,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破“小案”保民安。对各类犯罪采取“零容忍”态度,健全严打整治机制。在侦破大案的同时毫不放松小案,定期召开小案暨刑事案件告知会,完善警情监测会商、治安评估制度,研究小案发生规律,提高侦破率,做到“报警必受、接警必录、现场必勘、受案必查、接案必访、有赃必追、返赃必快”,以小平安保障大平安。推进“117”打防控体系,形成“线线相连、网网相结、网中有网”格局。实行多警联动巡防,提高街面见警率和现行犯罪抓获率。
纾“小怨”合民意。采取柔性执法方式,调处易激化的“小纠纷”。积极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畅通群众与党委政府沟通渠道。有访必接、有疑必复、有错必纠,公开信访工作程序、公开办案进展情况、公开案件办理结果,加强信访问题源头防控;建立警务区预防、基层所队化解、分局县局息诉“三道防线”,压减越级信访和群体上访;建立特邀调解员制度,借助社会力量化解矛盾。
查“小患”解民忧。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对重点部位实行日常查、突击查、随机查、反复查,最大限度地排除安全隐患。实行治安联络员制度,加强日常治安管理、服务和监督,及时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完善治安通报制度,通过媒体、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定期向社会通报治安形势和应对措施,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