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部贫困村的小康蓝图 聚焦甘肃首个村级《小康目标发展规划》发布
看到群众正在公路两旁植树,三赴庙咀村的王志贵(右二)和局机关的干部也加入到了植树的行列。
拟改造扩建的庙咀村养殖场。
□文/图 周文馨 赵志锋
4月5日,甘肃省首个村级小康目标发展规划——《静宁县司桥乡庙咀村实现小康目标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这个承载着庙咀村148户665人小康蓝图的规划,让庙咀村贫瘠的山乡一下子热闹起来。
这个规划里有一张实现全村富裕的时间进度表,2019年整村迈进小康不是梦!规划中的2012年系列“为民富民”项目日前已经启动!
不实现小康决不脱钩。今年2月,甘肃省启动了规模空前的干部下基层扶贫解忧举措——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省各级机关联系58个贫困县的8000多个贫困村,40多万名干部直接联系40多万个特困户。甘肃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帮扶的贫困村是庙咀村。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强调,“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要着力做到“四个体现”,即体现全覆盖、体现大规模、体现综合性、体现长效化;要重视“三个防止”,即防止增加基层负担、防止形式主义、防止弄虚作假;要打造“三大工程”,即打造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打造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和打造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摸底贫困村的“昨天”
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王志贵(左一)与当地干部共商扶持庙咀村养鸡产业的措施。
贾小兰家和庙咀村大多数家庭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家里盖起了两座鸡舍,养着一千多只鸡,虽然收入在村里不算低,但供着两个大学生的她,还是觉得日子过得紧巴巴。
庙咀村村支书高志科介绍,该村地处陇东旱塬,下辖阴湾、阳湾、庙咀、河湾四个社,全村耕地2486亩,148户665人,人均产粮仅379公斤。村里没有较明显的支柱产业,2011年人年均纯收入2248元,低于农村困难户标准人均年收入2300元。
今年2月20日,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刚一启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就成立了“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开始走村入户,明确提出了单位联村、干部联户具体工作任务,要求对帮扶的村户做到“六个不能”:不能因贫而生活不下去,不能因贫看不起病,不能因贫上不起学,不能因贫有违规行为出现,不能因贫不赡养老人,不能因矛盾出现越级上访。前期,由甘肃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赵伯平带队深入庙咀村进行了摸排,走访了50多户。
3月7日,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王志贵带领全局处以上干部冒着风雪赶到庙咀村,走访村委会、村小学、村果园、养鸡户及贫困户,提出“单位联村”工作要做到“五个一”,即理清一个好思路、制定一个好规划、建设一个好班子、发展一项好产业、一年帮扶一个好项目;“干部联户”工作要做到“三个一”,即找到一条致富路、提供一项好技术、一年解决一件“难心”事。
从3月13日开始,半个多月的时间内,局里77名干部分6批到庙咀村与120户贫困户进行攀亲认门。在入户的过程中,干部们自发地带着茶叶冰糖、大米食油等慰问品,通过发放民情联系卡,拉家常、嘘寒暖、问打算等形式,了解了联系户的土地、住房、收入等基本情况,摸清致贫原因,提出致富建议。
其间,还派出3名干部带着被褥等生活用品,常驻庙咀村,通过入户调查、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全村148户农户基本情况、2012年联村帮扶实施项目及今后帮扶工作方向进行了摸底和调研。
通过调研摸底,一份《庙咀村摸底情况分析调查报告》出炉。这份调查报告直指庙咀村致贫顽疾:道路等基础设施不畅、缺少支柱产业、学生教育费支出较大、老龄寡居户缺少劳力、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等。
调查报告指出,虽然“新农合”已经普及,但农民很难就近就医,“新农合”报销的金额、报销的额度也很有限,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庙咀村的席某,自己体弱多病,媳妇患有脑瘫,父亲又常年患病,还要抚养两个幼儿,生活非常困难。从摸底情况看,全村因病致贫的家庭达到了23户。
记者了解到,庙咀村每年劳务输出人数占全村总人口的22%,以青壮年为主,主要在邻近县市从事建筑、运输、鸡蛋销售等行业。但因大多数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只能简单地从事一些重体力劳动,劳务收入普遍较低。
造血贫困村的“今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底子已经摸清,关键在于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变传统的“输血”帮扶为“造血”致富。
3月27日,王志贵再赴庙咀村,与司桥乡政府、庙咀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三方共同入户调研,商讨论证,远谋近施,确定了今年的五大帮扶项目。
这五大帮扶项目分别为:道路建设、鸡舍扩建、养牛小区建设、优质红富士苹果栽植、村容村貌整治等,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投资30万元,确保这五大项目今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
4月1日,记者在庙咀村看到,道路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两大工程已全面启动,挖掘机正在拓宽庙咀社至何湾社之间的3.5公里通村公路,村里的干部群众正在乡村公路两旁栽种绿化美化的柳树和果树,王志贵和局机关的干部们也在植树的行列。高志科兴奋地说,现在有了省里的帮扶和支持,不出几天,宽阔的乡村公路两旁将栽种上千株倒柳、朝鲜槐和红叶李,这就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及村里环境差的现状。
王志贵要求,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帮扶的30万元资金下拨到司桥乡政府后,由乡政府管理,资金必须用于庙咀村的建设项目,确保专款专用。项目完成后,所有账目及实施情况由乡村两级共同向村民公示。同时,庙咀村要研究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养牛户、养鸡户进入管理机制,对帮扶的项目,优先从全村最困难的农户中选择安排,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
据悉,为了确保以上五项帮扶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投入使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将分期分批派出干部驻村,帮助项目实施,做好监督工作,争取使帮扶项目早见成效。
小康贫困村的“明天”
今后八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庙咀村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司桥乡政府、庙咀村“两委”会三方共同入户调研,商讨论证,司桥乡政府于4月5日下发了《庙咀村实现小康目标发展规划》。据悉,该规划是甘肃省的首个村级小康目标发展规划。
在制定规划时,王志贵要求,规划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本着“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讲空话、大话,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做起,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要立足庙咀村特点,突出区域特色、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地方发展的规划。
记者发现,这份近5000字的规划中,涉及到实现小康目标的各个方面。规划的一大亮点是制定了《庙咀村2012年—2019年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测算表》。测算以2011年的人均年纯收入2248元为基数,计划每年实现16%至19%不等的增长,到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306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每年都列出了帮扶项目,将通过扶持养鸡产业、养牛产业、果品产业、劳务输出等项目实现上述经济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该农民增收测算表还考虑到了林果业挂果期,农产品产量、价格等不确定的因素,可谓扎实细致、面面俱到。
王志贵介绍,规划的主要目标就是“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七年全面完成”,争取到2019年把庙咀村建成标准化养鸡的示范村、规模化养牛的先进村、生态有机苹果的典型村、环境优美的生态村、乡风文明的和谐村。具体达到“八化”的发展目标。即:经济强化、道路硬化、环境洁化、居住舒适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民主化、农民知识化、村风文明化。
该规划的帮扶主要围绕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培育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富村;加强教育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和谐新村;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等几大方面展开。具体到每一方面,都设定了3条以上的具体项目和目标。
比如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将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和农民“一事一议”制度,扩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使农民对“村务、政务、财务”公开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犯,同时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文明村”、“平安村”创建活动,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使农民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规划的“蓝图”已然绘就,实现了年年有项目、年年有目标、年年有效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77名干部与庙咀村120户特困户结为亲戚,进农村、进农户、进农田,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使全村所有特困户均有人帮、有人联、有人扶,为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探索出了新思路、新实践。
正如王志贵所讲,“只要我们每一名干部与每一户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庙咀村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