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甘肃

聚焦甘肃省首个村级《小康目标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2012-04-16 11:11:2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造血贫困村的“今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底子已经摸清,关键在于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变传统的“输血”帮扶为“造血”致富。

    3月27日,王志贵再赴庙咀村,与司桥乡政府、庙咀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三方共同入户调研,商讨论证,远谋近施,确定了今年的五大帮扶项目。

    这五大帮扶项目分别为:道路建设、鸡舍扩建、养牛小区建设、优质红富士苹果栽植、村容村貌整治等,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投资30万元,确保这五大项目今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

    4月1日,记者在庙咀村看到,道路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两大工程已全面启动,挖掘机正在拓宽庙咀社至何湾社之间的3.5公里通村公路,村里的干部群众正在乡村公路两旁栽种绿化美化的柳树和果树,王志贵和局机关的干部们也在植树的行列。高志科兴奋地说,现在有了省里的帮扶和支持,不出几天,宽阔的乡村公路两旁将栽种上千株倒柳、朝鲜槐和红叶李,这就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及村里环境差的现状。

    王志贵要求,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帮扶的30万元资金下拨到司桥乡政府后,由乡政府管理,资金必须用于庙咀村的建设项目,确保专款专用。项目完成后,所有账目及实施情况由乡村两级共同向村民公示。同时,庙咀村要研究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养牛户、养鸡户进入管理机制,对帮扶的项目,优先从全村最困难的农户中选择安排,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

    据悉,为了确保以上五项帮扶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投入使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将分期分批派出干部驻村,帮助项目实施,做好监督工作,争取使帮扶项目早见成效。

    小康贫困村的“明天”

    今后八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庙咀村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司桥乡政府、庙咀村“两委”会三方共同入户调研,商讨论证,司桥乡政府于4月5日下发了《庙咀村实现小康目标发展规划》。据悉,该规划是甘肃省的首个村级小康目标发展规划。

    在制定规划时,王志贵要求,规划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本着“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讲空话、大话,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做起,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要立足庙咀村特点,突出区域特色、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地方发展的规划。

    记者发现,这份近5000字的规划中,涉及到实现小康目标的各个方面。规划的一大亮点是制定了《庙咀村2012年—2019年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测算表》。测算以2011年的人均年纯收入2248元为基数,计划每年实现16%至19%不等的增长,到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306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每年都列出了帮扶项目,将通过扶持养鸡产业、养牛产业、果品产业、劳务输出等项目实现上述经济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该农民增收测算表还考虑到了林果业挂果期,农产品产量、价格等不确定的因素,可谓扎实细致、面面俱到。

    王志贵介绍,规划的主要目标就是“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七年全面完成”,争取到2019年把庙咀村建成标准化养鸡的示范村、规模化养牛的先进村、生态有机苹果的典型村、环境优美的生态村、乡风文明的和谐村。具体达到“八化”的发展目标。即:经济强化、道路硬化、环境洁化、居住舒适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民主化、农民知识化、村风文明化。

    该规划的帮扶主要围绕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培育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富村;加强教育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和谐新村;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等几大方面展开。具体到每一方面,都设定了3条以上的具体项目和目标。

    比如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将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和农民“一事一议”制度,扩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使农民对“村务、政务、财务”公开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犯,同时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文明村”、“平安村”创建活动,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使农民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规划的“蓝图”已然绘就,实现了年年有项目、年年有目标、年年有效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77名干部与庙咀村120户特困户结为亲戚,进农村、进农户、进农田,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使全村所有特困户均有人帮、有人联、有人扶,为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探索出了新思路、新实践。

    正如王志贵所讲,“只要我们每一名干部与每一户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庙咀村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