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石家庄”政法机关怎么办——对话石家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刘志鹏
【对话背景】河北省石家庄市政法系统从2月10日到5月10日利用3个月时间开展“建设幸福石家庄,政法机关怎么办”大讨论活动。通过活动查找解决问题,制定服务措施,实现执法理念、执法行为、执法方式“三个转变”,有效解决影响发展环境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问题,为优化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提供法治保障。记者就此专访了石家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志鹏。
记者:石家庄市政法系统开展“建设幸福石家庄,政法机关怎么办”大讨论活动,请问这项活动意义和目的何在?
刘志鹏:“大讨论”活动意义深远,这是石家庄市政法系统贯彻落实石家庄市委决策的重要举措。建设幸福石家庄,是市委在深入分析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在全市政法机关组织开展“建设幸福石家庄,政法机关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就是要通过深入讨论,将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明确政法机关在建设幸福石家庄工作中的目标定位和职责任务,确保市委的决策部署在政法机关得到深入贯彻落实。同时,开展“大讨论”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效途径,是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行动,也是培树政法队伍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
记者:这次“大讨论”活动通过怎样的路径来实施呢?
刘志鹏:这次“大讨论”活动,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是以解决政法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围绕政法队伍中存在的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宗旨观念、服务意识淡薄,以及“庸、懒、浮、散”等问题,认真进行查摆剖析,研究制定解决办法,努力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
二是以研究制定服务发展的硬措施为着力点。认真研究优化行政审批项目的新办法,努力做到“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认真研究妥善化解经济纠纷的新办法,最大限度激发经济活力;认真研究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办法,努力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认真研究服务企业发展的新办法,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最佳法律服务。
三是以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为落脚点。牢固树立“政法机关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干警是群众工作者”的理念,切实增强政法干警群众观念,使干警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将执法过程变成做群众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加强干警群众工作能力培养,使每个干警都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能够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入手,认真研究本单位惠民便民措施,不断提高政法机关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记者:当前在政法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刘志鹏:石家庄市政法队伍总体来说是过硬的,是富于战斗力的。但是,随着形势任务的新变化、新挑战,以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政法队伍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思想观念、创新意识、服务理念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开展“大讨论”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大力整治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纠正执法不公等各种消极现象,初步实现执法理念从“重管理轻服务”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执法行为从“随意执法”向“规范执法”转变,执法方式从“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转变。
记者:三个转变的提法很令人耳目一新,但是,这会不会使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减弱,从而影响法律的威严?
刘志鹏:不会的。实现三个转变不仅使我市政法机关的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使全市广大政法干警的思想认识水平得到升华,同时还会进一步促进政法机关、政法干警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使这支队伍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并以实际行动维护法律的尊严,真正成为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记者:石家庄曾提出建设全国最平安省会城市,那么,“大讨论”活动之后,石家庄市政法系统将怎么办?
刘志鹏:“大讨论”活动结束后,市直政法各部门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服务发展的硬措施,及时上报市委政法委。市委政法委将在总结各单位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全市政法机关优化发展环境若干措施》,进一步提升政法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作为省会城市,做好政法维稳综治工作我们既充满信心,又深感到责任重大。因为形势有新变化,现实有新挑战,人民有新期待。这就需要政法机关广大干警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的突破,在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上取得新的成效。同时,我们要运用“大讨论”成果推动政法工作科学发展,并形成长效机制,长期坚持,为优化石家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提供法治保障。(马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