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要到街道去办市民卡,排队就要排两个小时,而且拿到还要等一个月,现在到社区只要两分钟就好了。”近日,正在社区工作站办事大厅办理市民卡更换业务的嘉峪关市镜铁区昌盛社区居民马海霞告诉记者。
从两个小时到两分钟,这种便捷的服务将在嘉峪关市各个社区流行起来。该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的实施意见》,将原四级管理精简为三级管理,即:撤销街道,实行“市区社区”管理模式,确保每个社区有一个便民服务大厅,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扁平化管理新模型绘制出了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嘉峪关样本”。 这仅仅是嘉峪关市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缩影。
嘉峪关市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率高达91%,社会管理压力也随之加大。该市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创建和谐社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管理格局。在今年2月7日召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该市被确定为全国9个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之一,是西北五省区唯一入选的城市。
嘉峪关市将有关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66项管理职责分解到全市19个系统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了流动人口由治安管理向综合服务管理的转变。坚持把技术创新融入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建成城市监控系统,实现对重点场所、重点区域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建成全市社区信息网络服务中心,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建立了集流动人口分类管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暂住证办理等一体化基础信息系统,实现对人、事、物的高效管理。
走进酒钢集团碳钢薄板厂,“强化平安建设、营造和谐企业”宣传标语十分醒目。该厂围绕基层组织——作业区、班组、职工(家庭)的建设来创建平安和谐细胞工程建设,推动了平安工厂的建设,以不断繁殖的“小细胞”带动整体“大细胞”的平安和谐。据嘉峪关市副市长常守远介绍,嘉峪关市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酒钢集团公司等大企业为主体,以平安作业区、平安班组、平安家庭为基本元素,建立了义务消防员、巡逻护厂和吸毒人员帮教队伍,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在各镇、街道成立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建立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综治网络,形成了社会管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同时,嘉峪关市整合全市资源实施“平安细胞”工程,共同支撑社区服务和管理,广泛发动居住生活在社区的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共同构建“和睦相处、邻里相帮、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平安和谐生态文明新社区。
常守远介绍说,为进一步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引向深入,嘉峪关市决定,深化一元化户籍制度配套改革,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全面落实《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建设嘉峪关市城乡户籍一体化管理服务中心,着力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李政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