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
该市推行以精简层级、夯实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一是精减管理层级。撤销全市49个街道办事处,成立95个新型社区,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二是实行“四纳入”。将新型社区的机构纳入事业单位序列、工作人员纳入正式编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办公和服务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实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三是推行“一委一会一中心”治理模式。“一委”即社区党委,选聘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社区党委副书记或委员,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一会”即居民议事会,由居委会和社区内各行业代表组成,对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中心”即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在社区开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平台,直接面对群众开展“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实现社会管理的重点突破
去年6月,在市、区(市、县)两级成立群众工作中心,乡(镇、社区)设立群众工作站,村(居)设立群众工作室,形成四级群众工作网络。28个职能部门在群工中心设置窗口,建立部门调处、中心牵头调处、领导调处“三级调处”机制,为来访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去年3月,由统战部门牵头,成立由民营企业家、民主党派人士、宗教团体负责人组成的市、区(县、市)和谐促进会,筹集资金6783万元,作为“第三方”力量,通过思想劝导、心理治疗、资金救助等方式进行“柔性”调处。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目前已有28.9万流入人口办理居住证,享受与城镇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通过“两改一创”,贵阳市迅速形成了一个整体推进社会管理的新格局,摸索了一套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方法,同时也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群工委的建立,党委变“各自为政”为“有效统筹”,变“单兵作战”为“齐抓共管”,真正将“党委领导”落到了实处;街道改为新型社区后,社区大党委成为将上级党委的方针政策传达到辖区单位的“桥梁”,居民议事会成为直接将群众的智慧和需求汇集到社区的“纽带”,社区服务中心成为将直接面对群众开展服务工作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