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这个名字对陈继鸽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这个名字曾经就是自己的名字。
陌生,是因为在自己不满一岁、甚至还不会念这个名字的时候,父亲陈鸽英勇牺牲,自己的名字随后被家人改为“陈继鸽”,这一叫就是28年。
继鸽,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这个名字,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为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民警的陈继鸽说,正是这个名字激励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公安事业。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生命”——与陈继鸽一样,在每一位公安英烈子女心中,父辈的事迹和精神铸就了这样一座丰碑。这座丰碑时刻鞭策着他们传承父辈的精神,不断前行。
严慈像父亲一样高大
蒋一玮通过无偿献血回报社会
志向 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警察
当陈继鸽身穿警服站在奶奶面前时,老人笑容伴着泪水,轻抚着陈继鸽的帽檐和肩章。
父亲的离去,让很多公安英烈子女刻骨铭心,在失去父爱的同时,也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粒对公安事业向往的种子。伴随着时间的孕育,这粒种子慢慢生根、发芽、成长……
父亲1996年去世时,蒋一玮才10岁。一到放学或周末,她总往烈士陵园跑,坐在冰凉的地上和父亲聊天。父亲的墓碑上39个鲜红的“心”字,一直让蒋一玮迷惑不解。
直到有一天,守陵的爷爷给她讲了“心碑”的故事。原来,这块“心碑”,是父亲生前解救的39名被拐妇女捐款一笔一画刻上去的。
这个“心碑”让她读懂了父亲。从此,蒋一玮暗下决心,也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警察。
10年时间转瞬即逝。2006年夏天,已是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蒋一玮第一次穿上了警服。
为了让在天国的父亲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穿警服的样子,蒋一玮拿着刚刚照好的大头贴,跑到父亲的墓前,端端正正地给父亲敬了个礼,把大头贴贴在墓碑上,庄重地告诉父亲:“从今天起,我就有能力照顾妈妈、回报社会了。”
与蒋一玮不同,父亲牺牲时,吴磊已经大学毕业。在父亲的追悼会上,全市4000余名出租车司机自发组织起来,排成10里“长龙”齐声鸣笛致哀,并免费接送吊唁的群众。
吴磊对父亲的工作并不了解。“当时,我在想,父亲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民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来为他送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号被慢慢解开。
父亲离开后的那段时间里,每天都有很多素不相识的群众到家里看望吴磊和母亲。从他们口中,吴磊听到了父亲为养鱼专业户四处买药,救活一塘鱼、挽救一个家庭的故事;听到了父亲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天黑路滑,为群众找回走失亲人的故事……在群众的讲述中,吴磊感受到了父亲对群众深沉的爱,更感受到了来自群众那沁人心脾的温暖。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吴磊对父亲从事的警察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对父亲的忘我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组织的关怀下,吴磊走进了警营,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然而,选择警察这个和平年代流血牺牲最多的职业,对英烈家庭来说,是怎样艰难的决定?
[责任编辑:金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