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bak> 他山之石

澳洲法律行:见识真正的“小政府、大社会”

2012-04-06 08:22:4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李永君

“小政府、大社会”是近年来的热词,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澳大利亚一直奉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澳大利亚分为三级政府:最上层是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中间是州政府(澳大利亚全国分为六个州、两个区),相当于我们的省级政府;最下层是市级政府,即基层政府。在澳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温德姆、莫尼河谷市等几个市级政府,亲身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小政府”。

首先,市政府的职权范围很小。市政府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问及要发展什么产业、上什么经济项目,他们只能回答一个原则的方向,具体说不上来。在他们看来,这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只要你不生产法律禁止的东西,你爱干啥干啥。盈利了,那好,政府增加了税收;亏损了,同情,希望你吸取教训。企业的自由度很大,但责任也很大,市场预测、风险责任、职工福利等等,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所以,职工对企业不满,抗议也好、谈判也好、罢工也好,都是针对资方的,不针对政府。一般来说,政府也不管,因为政府一介入,问题就复杂化了,道理很简单,政府必须保持中立,不能有倾向性的态度。

澳大利亚的政府,尤其是市级政府实际上是一个我们常常强调的“民生政府”,就管老百姓的吃喝拉撒。谈到这些,似乎挠到了痒痒肉,市政府官员们侃侃而谈,如数家珍。比如,他们是怎么管理住宅建设的,个人建房多高、多密甚至烟道开口方向、院子里的草木管理、建设期间的环境维护等等都要监督;他们是如何做好幼儿保健的,几岁打什么针、几岁吃什么药、教师如何聘请等等;他们是如何照顾老人的,养老院怎样设置、工作人员怎么要求、不想去养老院的老人怎么在家里得到照顾,包括把煮熟的饭菜给送到家里等等;他们是如何做好新移民工作的,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如何解决他们的初来乍到的生活困难,包括赠送地图和政府机构名册等等;他们是怎么处理好居民养狗问题的,犬吠骚扰邻居怎么办(先行调解,调解不成上法院)、狗屎污染环境怎么处理(公共场所不远就有一个挂在墙上或树上的盒子,如同我国的避孕套盒子,只不过里面装的是塑料袋,用来装狗屎)等等。这些琐碎的小事,就是市政府的大事。我们常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澳大利亚政府就是秉持这个理念抓落实的。

其次,澳大利亚政府办公地方小。我们访问的几个市政府,要不是向导领着,几乎都找不到地方。因为从外面看就不像个政府,没有高大庄严的办公楼,也没有威风凛凛的大门口,甚至连块牌子都没有。穿街过巷、七弯八拐,来到几间房子里,原来市政府到了,真是“憋屈”。温德姆市政府倒是有一座漂亮的办公楼,但这座官邸只有一层高,要不是门口高挂国旗,倒像一个乡间宾馆。进了大厅,又感觉这里像商场、像医院、像图书馆,就是不像政府机关。大厅里一边是办事窗口,有点像我们国内的政务公开大厅,里面是工作人员,外面是办事的群众。大厅的另一边是咖啡吧,供来办事的群众休息或等待。让人惊奇的是,大厅的角落里还有个小小的“儿童乐园”,摆着一些儿童玩具!澳大利亚男人在外工作,女人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因此与政府打交道的事情都由妇女来办理,而她们来时都带着孩子。这个小天地就是给她们的孩子预备的。这个办公楼里还有会议室、图书室,都向群众开放。除了办事窗口,其他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也不是封闭的房间,而是在一个开放的大厅里,每人一个隔断,就那两平方米的地方归自己使用。

他们的办公条件为什么这么“差”?以澳大利亚之富,显然不是没钱。还是理念问题,他们认为政府要亲民,不能让群众有距离感。所以,政府不但没有威严的建筑,连保安人员、安检设施都没有,随便出入。再一个是谁决定花钱问题,是议会而不是政府。修建政府办公楼是大宗公共开支,需要议会批准。而议会认为,公共财政应花在公共福利上,政府开支能省则省。就连平常的开支情况,政府也要一年一度向议会作出报告,议会抠得很细、算得很清。所以,他们的政府经费并不宽裕。

最后,澳大利亚政府官员的派头小。在这里,政府官员与绿地剪草工、沙滩救生员、大巴司机这些人只是工种不同,社会地位是一样的,工资收入也无大的区别(甚至有些体力劳动者,比如挖掘机驾驶员,收入比政府官员还要高),谁也不小看谁,谁也不高看谁。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澳大利亚政府完全游离于经济建设之外,而是不干预微观经济。对于宏观经济和国家经济利益,他们无疑是主动发挥作用的,比如我们都知道的中澳铁矿石谈判,表面看是公司对公司,背后则有政府意志。对于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虽然不存在下级服从上级的要求,但是一般来说,多能达成默契,发生冲突的事情不多,这就是所谓的制度与理性的和谐吧。 (作者系河北省委政法委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