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山东频道4月5日讯 梁山县根据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发挥“标杆”的提升拉动作用,坚持高点定位、突出特色,务求实效、分类创建,突破难点、推进创新,将行政村、新型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机关部门、窗口单位等各领域、各类型200个基层党组织纳入示范点创建范围,带动全县1400余个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明确创建标准,提升创建层次。按照基层党组织“五个好”要求,坚持“四规范四提升”,即:规范“办公场所、制度台账、服务设施、工作机制;提升“特色产业规划水平、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社会管理工作活力”,在软硬件设施建设上同时加大投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置、大力度创建,努力提升硬件建设标准;在软件建设上务求规范、勇于创新;在党务干部配备上达到素质高、党务熟、有思路、有热情;在党的活动载体上做到务实管用、群众认可,确保真正成为“标杆”。县委和各基层党委强化经费保障,纳入财政预算和年度办公经费计划的创建经费达300余万元,以确保年底前200个高标准示范点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突出实践特色,实施分类创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分类制定了创建标准,农村示范点突出落实“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主要内容的“一定三有”政策,全面实现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五有保障”。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围绕形成“建组织、育骨干、促发展、强服务、顺机制”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努力建设社区组织建设好、党员干部素质好、经济社会发展好、服务群众反映好、工作机制运行好“五个好”农村社区党组织;城市社区推进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三有一化”,探索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能力。增加村集体收试点村实现收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增收途径从单渠道到多渠道、从一次性到持续性。“两新”组织示范点着眼拓展“建组织、扩覆盖”成果,规范阵地建设,创设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上下功夫。机关单位和窗口单位示范点突出抓规范、创品牌,以“三亮三比三评”为抓手,着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造一批影响力大、亮点突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服务品牌。
细化创建措施,严格结果运用。一是分类调查摸底。安排各党委、各部门单位对所辖基层党组织深入调研,摸清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和党建工作情况,在认真比较分析、据实分类定级的基础上,确定创建单位。二是制定创建方案。按照类型互补、数量适当,成片连线、便于观摩,特色鲜明、实力综合的原则,综合考虑党建工作、村庄规划、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等因素,分别制定每个示范点的具体创建方案,实行针对性创建。三是实施重点突破。着眼解决突出问题、突出创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实施重点突破,确保示范点建设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和示范性。对原有老典型挖掘新亮点,实现新提升;对新典型创新特色、出新经验,真正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四严格考评管理。对示范点创建情况定期进行督导考核,适时命名和授牌。实行动态管理,对工作滑坡,起不到示范带动作用的示范点,及时进行摘牌调整;对新创建达到标准的,及时充实到示范点行列。同时,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每个示范点落实创建目标、责任人、完成时限、建设资金等。县委把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实施“标杆工程”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半年观摩和年度考核体系,对工作不力、成效不佳的,取消年度内评先树优资格,严格按照党建责任制规定兑现奖惩。(刘鹏 李继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