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3月26日电 “两年前,刚试点村干部‘绩效考评’制度,我们村两名村干部被村民‘拉下马’。”日前,广西玉林市福绵管理区沙田镇中流村支书陈培党说,换届调整后,中流村的7名村干部在2011年度“绩效考评”中全部获得了“优秀”等次。
考评机制对上对下都要负责
由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村民自治制度,村委会由村民选举产生,村委会干部不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这就导致了基层政府和行政监察机关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监督;而由于缺乏操作性强的平台和程序,村民从下至上的监管也往往难以落实。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经广泛调研,两年的试点,福绵管理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1年出台了《福绵管理区村干部绩效考评办法》,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衡量评价村干部工作实绩,“绩效考评”制度并让村民说了算,开辟了村民监督村官的新渠道。
该区出台的考评办法突出细化与量化工作考评标准。重点考评村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概括起来为村班子工作实绩、个人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实绩两大部分8类,其中班子指标5类;个人指标3类。对村班子和村干部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把过去看不见、摸不着、不好抓、不便管的工作,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转化为具体指标进行考核。
在考核打分环节上,该区对优秀、优良、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等次规定了不同的分值:总分为200分,优秀180分;优良160分;合格140分;基本合格120分;120分以下为不合格。个人考核成绩为所有考核等次分会累加。同时,还把发展党员、社会综治等7类情况不达到部门指标要求的,实行降一等级处理。对本辖区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组织措施不力等3类情况实行“一票否决”,所在村所有村干部当年按不合格处理。
村干部去留“村民划圈说了算”
据了解,该区实施的“绩效考评”制度更加突出注重村民的“民意”。以果是上级部门认为不合格的,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依法进行罢免;如果是在村民“民意测评”中被评为不合格的,当年依法罢免。
开展村干部年终述职述廉和民主测评活动时,邀请30-50名村民代表、党员群众前来听取村两委述职报告,并由镇党委班子领导现场监督。台上,村干部分别发言,就两委班子建设、分管工作开展情况、个人工作表现等作详细汇报;台下,党员和村民代表来当“考评官”,在听取村两委干部一年来履职情况报告后,根据自己现实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接触的村两委、村干部真实工作情况,认真慎重地在测评表格上打分。
在2009年试点中,该区就有9名村干部在绩效考评中被群众认为不合格,拉“下马”。该区樟木镇组织委员梁勇说,实施“绩效考评”制度后,村“两委”的日常运作能够真正接受村民监督,村务公开由“静态公开”向“动态公开”转变、由单一的“结果公开”向“过程和结果同时公开”发展,村民了解村里正在干什么,准备干什么,资金花到什么地方,暗箱操作的腐败便能被有效遏制。还有就是村干部知道到自己处在群众的监督之下,可以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更加主动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带领村民发展经济。
村干部奖金多少“村民打分定等级”
考评机制中,群众的打分结果,直接与村干部的绩效奖金相挂钩。这样的考评形式真正把评判村干部一年工作好坏的权力交给了党员群众,彻底改变了以往年终测评村干部都是上级部门说了算的局面,让村民、党员代表十分满意。正如该区樟木镇庆龙村村民代表晏声惠所说:“我们代表和村干部都是在同一条村子里,大家都知根知底,村干部做得好不好,大家都看得到的,我们肯定实事求是去打分。”
该区还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评结果与村干部基本补贴挂钩。基本补贴的80%按月足额发放,剩余的20%累积到年底,考评结果为合格以上档次的,其剩余积金全额发放;考评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其剩余积金不再发放,作为下一年度的奖金。
该区专门设立了绩效奖金,按考评等级分发奖金,评为优秀的村定员全额补贴干部,其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元;考评为优良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元;考评为合格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600元;考评为基本合格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400元;考评为不合格的,无实绩奖励。村定员半额补贴干部的奖励标准相应减半。2012年1月,该管区从财政拨出73.19万元对2011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的811名村干部进行了奖励。(伍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