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朱介进来到调解室时,调解室里早已人去室空。
一个月后,老人再次来到法院,激动地告诉朱介进:“三个儿子从法院回去后,都像换了个人,不仅给了我钱,还为我买来新衣服……”老人笑得很开心。
非审恰似审,无声胜有声。如今,把古典字画、格言警句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司法审判工作,已成为金湖法院审理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经济纠纷等民事案件的一种审理模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有效提高了案件的调撤率。
2011年,该院诉前调解案件1729件,民事案件调撤率为78.87%。
和谐共建 创“五无”示范点
在金湖县117个行政村、6个城市社区、3所完全中学、68个重点企业,都有一块“法官联络牌”,上面写着金湖法院法官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2011年初开始,金湖法院推出开展“无诉讼社区、无犯罪校园、无债务村、无违法失信企业、无执行积案”共建活动,将全院84名正式工作人员全部明确联系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协助驻点单位排查矛盾、化解纷争、改善管理、推动创建工作。
金湖法院副院长刘绪治解释:“开展‘五无’共建活动,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法官驻点到基层,可以从法治、公正、规范的视角,指导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西苑社区是金湖县城最大的一个社区,面积约占县城的四分之一,户籍人口加暂住登记人口近6万。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大。
该院监察室与西苑社区结成“和谐共建”对子后,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指导和协助创建了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阳光家园”、服务社区弱势群体的“爱心家园”、服务居民健康和文化生活的“康乐家园”、服务居民学习的“学习家园”、服务社区安定祥和的“和谐家园”。社区群众通过这“五园”,大事、小事不出社区就能解决。
社区主任钱晓凤告诉我们,2011年,西苑社区被江苏省民政厅授予“文明示范社区”称号。
“立身存笃信,品行胜黄金”是金建集团董事长朱庆军感悟之言。过去,金建集团由于合同纠纷、管理矛盾以及工程质量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公信力。开展“法企对接”共建活动后,驻企法官大讲企业诚信重要性,同时帮助企业在合同签订、质量管理等方面堵漏洞,提出了规范性建议。去年以来,该院驻企法官累计为企业开展法律咨询40余场次,审查各类经济合同800余份,为企业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提供规范化管理司法建议20余条,有力支持了企业改革和发展。
共建活动开展一年来,全县创建“无诉讼社区”4个,“无犯罪校园”100%,“无债务村”78个,重点企业“无违法失信企业”65个,“无执行积案”95%,得到了金湖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道德讲堂 传播文明理念
2月18日,是金湖县陈桥镇的“逢集日”。早上8时许,金湖法院宝应湖法庭庭长卢青组织干警带着电脑、小型打印机、手提扩音器等,到集市上找块空地,放上桌椅,摆上电脑,立上牌子,挂上国徽,挂出了“宝应湖法庭道德讲堂”条幅。法官们着装整齐,手拿“小喇叭”,开始向赶集的群众分别讲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相关内容。随着围观人群渐渐增多,气氛也热烈起来,有驻足倾听的,有咨询婚姻家庭、赡养、邻里纠纷的,还有的人问起借贷、假种子、农民工工资等涉法问题,对此,法官们都进行了全面解答。对其中前来让法官评理讨说法的,他们多数就地息事宁人,对符合立案条件、案情较复杂,需走普通程序的,法庭当即发放便民联系卡,让询问者到法庭去立案。
据卢青介绍,在辖区乡镇集日及传统节日开展道德讲堂类似的活动,已成为“常态型”特色工作。去年共举办了24场次,受益群众近20000人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