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宁县庄稼院艺术团在流动舞台车上为乡亲们演出。
“四个覆盖随民愿,合作社春雨润心田……心里乐得像那八月的石榴合不拢嘴,日子过得像那九月的甘蔗一节比一节高。”这是日前记者深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唯一试点县——河北省肃宁县,在邵庄乡王佐村村民自排自演的评戏《卖菜风波》剧本中看到的一段唱词。
据了解,2010年5月以来,河北省肃宁县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民主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维稳组织全方位覆盖,逐步建立起覆盖整个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服务网络,有效解决了困扰农村发展的许多问题。特别是一年多来,随着“四个覆盖”向文化领域的拓展,原先分散自发的各种文化活动、文化组织被有效整合规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天天有、月月办,文化惠民这篇大文章让腰包鼓起来的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足。
群文活动遍地开花
农历三月初“倒春寒”的夜风凉意袭人,肃宁县肃宁镇西北街村的村口马路上,72名女秧歌队员穿着村里刚刚置办的鲜艳秧歌服装正跳得欢快。据西北街村党支部书记宋龙会介绍,村里成立了秧歌队、锣鼓队、说唱队,除了每天晚上例行的秧歌舞蹈表演,每月阳历逢十的日子,各个文艺小分队都出来表演亮相。“多亏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宣传部门帮着提供器材设备等支持,让人们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身体。”
初春的细雨挡不住邵庄乡王佐村村民搞文化娱乐活动的热情,在村文化大院四面大鼓“鼓阵”、十几副镲奏出的铿锵旋律中,这边狮子舞得威猛,那边“韭菜秧歌”队长武兰弟带着12名队员踩着鼓点,扭起了贯穿着撒籽儿、栽种、锄耥、收割、售卖、点钱等一连串韭菜种植收获动作的“韭菜秧歌”。
据了解,近年来肃宁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农村文化建设,全县9个乡镇、253个行政村相继建立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和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多数村都成立了大鼓队、秧歌队、小剧团。农民利用农闲时间排练节目、组织演出,围绕展现家乡新变化、倡导文明新风气,创作了一大批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乡土文艺作品,做到了大戏每季有、小戏每月有、鼓乐天天有。
建文化大院全票通过
3月23日上午适值邵庄乡石连城村大集,肃宁县庄稼院艺术团开着财政部、文化部配发的文化演出流动舞台车来到这里,举行“欢乐乡村行”第68场下乡演出,男女声独唱、方言群白朗诵、黄梅戏清唱等节目,给乡亲们奉上了一道文化大餐。村党支部书记石广泉说:“村里也有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不过艺术团更加专业的演出别有一番味道,特别是村里的演员和特色节目也能上台表演,就更受大家欢迎了。”
在窝北镇西柴村,“‘四个覆盖’引领下阔步前进的西柴”大幅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村里的变化。“正是在‘三议一行一监督’议事办事规则下,‘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原先破旧的小学校舍才顺利翻新为村文化大院,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总共投入3万多元就能把文化惠民的好事做好、做实,这个钱花得值。”窝北镇党委书记哈宝鸿说。
西柴村党支部书记徐盼道谈到“四个覆盖”带给乡亲们的幸福文化事儿感慨良多:“文化大院的建设村民代表投票时全票通过。县文化部门给配备的音响、点歌系统、无线麦克等设备,可是乐坏了大伙儿,大家在自家门口也能唱KTV了。文化惠民就是让群众在致富的同时乐呵起来。”
尚村镇综合文化站就设在内村,文化站的村民活动室内演出舞台、音响设备等一应俱全。活动室墙上“四个覆盖先进典型”的光荣榜内,内村5名“先进文化工作者”受表彰时的照片格外醒目。内村党支部书记许根旺说:“这些都是组织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先进典型,都是村民自主选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