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警花 为民绽放
专访公安部“双推”活动湖南省候选女民警张娟、李贝
张娟接受主持人采访。
李贝与战友表演擒拿术。
3月28日,公安部在湖南长沙隆重举办“我心中的公安英雄”、“我身边的爱民模范”推选活动首场推介会。来自湖南的4位候选人中,沅陵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刑事技术中队中队长张娟、娄底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李贝两名英姿飒爽的女民警和她们的动人事迹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张娟和李贝,一个是专门破译“死亡密码”、与死者“对话”的巾帼神探,一个是抓过毒贩、擒过凶手、在13层楼顶救过轻生女子的铿锵警花,她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本报记者独家对话湖南片区两名候选女民警,揭开她们与警察职业之间不可不说的事。
警花,从不开在温室里
当了16年法医,张娟仍不时回想起1996年那个炎热的夏夜。
那一夜,张娟去了她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现场。离警戒线尚有20米远,一股臭气就已扑鼻而来。当师傅缓缓打开现场包裹的棉被,恶臭中,她看到的是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眼球外突,舌头外露,蛆虫丛生——那一刻,她真想逃遁而去,可她硬是屏住呼吸,完成了整个解剖程序。回到家后,她连着几天都忍不住呕吐。
16年间,她经历过无数血腥的凶案现场,亲手抚摸和解剖过无数具令人眩晕的腐烂尸体。最艰难的时候,她也曾心生退意,但现在,她却深深为这个职业着迷。
“对生者来说,死亡是艰深的谜语,是难以破译的密码。而这个世界上,只有法医才可能破译死亡的密码,通过与死者‘对话’,找到有力的破案证据、让疑犯现出原形。这个职业充满神秘色彩,我喜欢这样的挑战。”张娟沉静的脸上,透出一股自豪的神采。
“喜欢挑战”,是张娟和李贝在描述自己时不约而同用到的词。与张娟相比,李贝的性格更像男孩,直率,甚至倔。她说:“我喜欢迎难而上,越败越要战。”
这或许跟李贝参加工作后碰的无数“钉子”有关。去侦查,大伙说:“不安全”;去抓捕,大伙说:“你没力气”;去审讯,大伙又说:“你太小”。为了证明自己不比男民警差,李贝付出了惊人的努力。她的汗水换来了一个个奖杯:全省反恐系统优秀谈判员、PPC射击团体第五、全省女子查缉战术个人第六……扎实的基本功也让她在危险的环境和现场中施展拳脚。
1999年,杀害13人的李青海在逃亡过程中途经娄底,李贝提着冲锋枪和战友们成功抓捕李青海,那时,她是参战的惟一一名女民警;
2000年,在侦办一起贩毒案时,李贝乔装成“购毒老板”引蛇出洞,为使对方相信,她学会了抽烟、喝酒、用粗嗓门说话,最终,专案组抓获贩毒嫌疑人13名,那时,她又是专案组中惟一一名女民警……
警花,从不开在温室里。风雨无惧,才是女警最美的本色。
“要当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好警察”
2001年7月1日,娄底大地礼堂。一位名叫李正明的强制戒毒所所长作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在这里作先进事迹报告。
10年后的同一天,在同一个地点,同样有一名警察作优秀党员事迹报告。她是李贝,李正明的女儿。
李贝与父亲的关系一度糟糕。“在我心里,他是一个好警察,却不是一个好爸爸,他很少照顾我和妈妈,我的生活条件与同龄孩子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她与父亲一次有惊无险的离别。2000年7月26日,李正明在押送人员途中遭遇车祸,抢救过程中,护士甚至一度宣布他心跳、呼吸都已停止。李贝回忆道:“在最后十几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被爸爸亲手抓过的人和他们的家属都来了,窄窄的手术室门口密密麻麻站满了人,他们不停安慰着我和妈妈,有些甚至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这才意识到,有多少人在挽留我的父亲。他可能没照顾好我和妈妈,可他照顾了更多需要他的人。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不是你活着的时候能得到什么,而是你离开的时候能留下什么。”
十几个小时后,李贝的父亲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这件事情让李贝下定决心,要当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好警察。
无独有偶,张娟也出生在警察家庭,她的父亲从事痕迹鉴定工作。从记事起,她就看到父亲经常在办公室粘贴照片、画各种现场图。那些复杂而神秘的照片和图纸,让她对警察这个职业渐生出深深的敬佩。
“那时候,只要父亲从外面带好吃的回来,肯定就是他们又破案抓到坏人了。我就觉得,他真了不起,我长大以后也要当警察。”于是,学医又想实现警察梦的张娟,成了一名出色的法医。
坚守的勇气,源于理解和信任
“每次去现场的时候,当地熟人都会在很远处就跟我打招呼,但他们从不和我握手,毕竟我的手是一双经常接触尸体的手,这是一道越不过的心理障碍和民俗禁忌。”张娟在她的日记中写道。
事实上,法医的苦,绝不仅仅来自风餐露宿、尸臭和病菌,更多是源于人们对这个行业的偏见。在偏远山区办案时,张娟最担心的是找不到睡觉的地方,因为在村民看来,死人是不吉利的,与死人打交道的人也同样是不吉利的。有时候,张娟宁愿睡在勘查车上,也不愿让当地百姓为难。
这样的尴尬状态令原本就枯燥艰苦的工作又蒙上一层阴影。幸好,张娟从队友们的温暖和职业荣誉感中,找到了坚守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走路的时候,你只管照顾好自己,其他的事你都不用管,到现场后可就看你的了。”每次到偏远山区,大包小包的检验工具都是男民警主动帮她拿,队友们一句平常的话语,都让她心里充满无限的温暖和慰藉。
1999年7月,一个酒吧女服务员被发现吊死在自家客厅的门框上,现场的一切迹象似乎都显示死者是自缢身亡。然而,张娟并没有轻易下结论。她发现,死者颈部两侧索沟在双侧耳后部位均向后延伸,而不是向上提空。她由此认定,这是一起他杀后伪装自缢的死亡案件。破案后的结果与张娟检验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她还原了案件的真相。狡猾的犯罪嫌疑人终没逃过“猎手”张娟的“火眼金睛”。
用心、用智、用精湛的科学知识去辨识一个个谜局,这种抽丝剥茧的成就感,使张娟源源不断地获取前进的力量。
“我最恨你,但我也最信任你。你是个好警察,我的身后事,就拜托你了。”2004年5月,一名被李贝亲手抓住的女罪犯即将被执行枪决。临刑前,她郑重地将自己的贴身衣物、剩下的一点零用钱和给父母最后的信件全部托付给了李贝。
这番话让李贝深受触动,也倍感欣慰。她说:“警察这个职业是非常伟大的,它是一条纽带,把你的生命和很多人的生命如此紧密地连在一起。很多时候,我们坚守下去的勇气,恰恰是来自于纽带另一端人们的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