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本叫《细节决定成败》的小书,风靡了大江南北,汪中求先生在这本书中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这样的观点:“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管理的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组织工作作为党委的重要组成部门,肩负着选人用人的光荣和神圣的使命,组工干部也时常被称作干部中的干部,人才中的人才和党员中的党员,事实证明,越是重要的工作越是需要从细节上深下功夫,组工干部的党性就集中体现在对工作细节和生活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之中。
在注重细节中识别干部。作为组工干部,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选人用人的工作中,用最精细的标准和最严格的要求来识别选用干部。要看清楚自己周围的人,哪些人是在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哪些人是在沽名钓誉,华而不实;哪些人是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哪些人是在哗众取宠,滥竽充数;哪些人是在时刻以整体和大局的利益为重;哪些人是在无时无刻的打算着自己的精细算盘,要把对干部的识别和考核放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去,彻底做到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公道正派,不偏不倚,切莫用了一个人伤了一群人的心,这就是组工干部的党性。
在注重细节中发现人才。如何的识别和发现人才,对于组工干部来说,与其说是一种本事,倒不如说是一种眼光和胸怀。我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事实上千里马是人才不假,但真正的人才当属能够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我们常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就是这个道理。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既要善于发现能够日行千里的“宝马良驹”,又要敢于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伯乐,敢于团结能力比自己强,本领比自己高的同志和自己一道工作或者把这样的同志举荐到更高的岗位上去,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眼光,更是一种心胸,而这恰恰就是组工干部的党性。
在注重细节中真诚服务。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人才之家和党员之家,我们每天都需要和各种不同的人来打交道。在这些人里面既有部门领导、基层党员、普通百姓甚至是上访群众,如何更好的展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需要我们从细节中入手,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要让人觉得组织部其实就是大家的“第二个家”,要用一颗公心来对待所有来办事的人,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走卒贩夫,要彻底摒弃官僚作风,增进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要让所有从组织部走出去的人,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组织上的温暖,这就是组工干部的党性
在注重细节中完善自我。在学习玉环县委组织部档案员杜洪英同志的先进事迹的时候,我深有感触。能够三十一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枯燥乏味的档案工作岗位上,将小档案做出了大境界,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人格操守。作为组工干部我们就是要学习这种操守,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够做到始终保持默默的坚守,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内心深处的平静,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积极主动净化自己的朋友圈子,崇尚简单生活,摒弃物欲奢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组工干部的党性。
(作者:田贵鹏 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