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中午12点,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法院虎跳法庭法官匆忙吃完午饭,带着诉讼材料驱车赶到青龙乡七社。这天是2月21日。正在家里做午饭的王某,见到大中午赶来的法官后不禁感叹:“想不到你们法官也这么辛苦,大中午还要工作。”
2008年地震后,王某在重建自家房屋时,一不小心从房上跌落,造成三级残废,生活无法自理。修房、治疗等形成的债务高达10多万元,两个孩子都未成年。今年初,妻子一纸诉状向法院提出离婚,这对正饱受困难和疾病折磨的他更是晴天霹雳。法庭在目睹王某的具体情况后,找到夫妻双方的亲戚朋友,请来了当地村组干部,经两个小时的协商,双方达成了离婚调解协议,妻子按协议抚养王某。在场的村社干部非常高兴,双方家庭成员也很满意。
原本一脸焦虑的王某感慨地说:“没想到,一个中午就把事情办好了,真是太感谢法官了。”
虎跳法庭庭长王普贤告诉记者,农村地区,法院上班时间和当事人田间劳作时间基本重合,加上当事人往返法庭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利用午间走街串户、巡回审理,既有利于方便当事人诉讼、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又对法官召集双方当事人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有很大好处,利于纠纷和谐化解。
虎跳法庭辖区有8个乡镇,不仅面积大,而且交通极为不便,很多当事人到法庭诉讼需转乘两趟车、船,多年来诉讼难是当地一大顽症。去年以来,虎跳法庭推出了“白加黑”巡回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诉讼累、诉讼难的问题。
“以前只听说你们巡回办案,没想到在晚上还能审理我们的案子,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感谢法官。今晚请法官就在我家住上一晚。”丁家乡的刘某拉着法官的手,硬要法官留宿。
2月27日,法官到达当事人家中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平时很清静的农家小院灯火通明,围观的群众也不下30人。承办法官王普贤决定立即启动调解程序。法庭已经查明当事人王某和刘某因移民安置补偿费用发生纠纷,王某的费用4万余元已经被刘某领取,王某要求立即归还这笔钱,刘某正在新搬迁地修建房屋,急需大量资金,加之性格固执,再说也听不进去。法庭和相关人员分头做工作,讲法律,讲事实,摆道理,最后在政府相关人员鼎力相助下,晚上10点钟左右,双方达成了分期支付4万元的调解协议。
“‘夜间审判’真的是帮了我们的大忙。我有时几个案件同时开庭,实在分身无术,现在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原、被告的代理人对“白加黑”审理模式十分欢迎。
这是自去年3月份该法庭开创“夜间法庭”以来,第23次夜间开庭,共成功调解19件案件。(记者 杨傲多 蒋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