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南明区走过近60年风雨的街道办事处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即将全新亮相的18个新型社区服务中心“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与此同时,承接原街道办事处经济职能而新组建的南明区4个片区经济发展局,同天投入运行。
3月30日,南明区发布消息:4月1日起,南明区新成立的城东、城南、城西、城北4个片区经济发展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该区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迈入全新阶段——由街道经济上升为区级经济。
而5月1日前,南明区将完成15个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场地的选点和改造,加上去年改革的3个社区,使18个社区服务中心进入运行阶段。
职能错位
办事处结束使命
据介绍,南明区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从1954年起通过拆、分、并等方式相继成立了15个街道办事处,共140个社区居委会。
“一直以来,街道办事处都承担着抓经济、抓税收的工作职能,成为南明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与之带来的问题是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凝聚、管理、维稳功能,出现了职能的‘错位’”。据南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的140个社区居委会,实际上更多地承担着区一级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安排的大量行政工作,变成了一级“准政府”。
针对这一情况,南明区自去年就开展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对全区15个街道办事处进行反复比选,通过认真研究,于去年6月30日撤销中华南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中南社区;撤销龙洞堡街道办事处,成立龙洞、见龙2个社区。
3个新型社区通过9个月的运行,取得较好的试点成绩——在试点工作问卷调查中,接受调查对象综合评价认为“好和较好”达100%。
新社区职能
“一门”受理,一站办结
据悉,从4月1日起,南明区将全面撤销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成立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传统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变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实行区直管社区,社区直接面对群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把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居民的事务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直接延伸到社区,实现“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结。
同时,原来由街道办事处承担的民政、计生、卫生等各类事务性管理职能划转社区服务中心,采取直接管理或派员进驻社区服务中心的方式开展工作。
最为关键的,是把原来居委会承担的行政职能“剥离”出来,由社区服务中心承担,打破了原街道办事处过多地抓经济抓经济、抓税收,而忘了“主业”是服务群众的模式。
据悉,街道经济“退市”后,4个片区经济发展局将全面承接原有街道办事处的区域经济管理职能,由街道经济上升为区级经济,更为专业、更为直接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