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bak> 今日网媒聚焦> 正义网

法学家走进检察院搭建理论实务桥梁 掀起头脑风暴

2012-03-31 11:09:4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为强化干警的理论素养,该院从2010年起,每季度定期举办“花都检察论坛”,将法学专家学者请进检察院,为干警搭建检察理论学习交流平台。同时,制定调研激励机制实施办法,鼓励干警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检察理论研究。2010年以来,该院干警发表调研文章429篇,26篇检察理论成果由中国检察出版社结集出版,一名干警被高检院评为公诉业务专家。

  除了请法学家来院讲课,该院还探索与高校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培训模式,与广东培正学院签订《教学实践基地协议》,在法律人才培养、疑难案例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

  “法学家走进检察院,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沟通搭建了桥梁,法学家为检察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检察院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实现的是双赢。”广东培正学院院长张蕾教授告诉记者。

  挂职副检察长创“疑难案件工作坊”

  【北京:昌平区检察院】

  “我如今并不是‘来到’检察院,而是‘回到’检察院。”面对记者,曾当过3年检察官,目前在北京市昌平区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新自豪地说。

  怀着对检察院的深厚感情,挂职期间,王新为检察事业做了大量工作。

  4年前,王新发现昌平区检察院的案件数量不断上升,疑难复杂案件不断增多,年轻干警亟须提高业务能力,而有实践经验的老同志则需要提升理论知识水平。为此,王新创办了“疑难案件工作坊”,通过定期组织活动,对干警办理某一疑难案件时所遇到的困惑与争议问题进行探讨。活动中,不仅有检察官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对案件谈看法,也有嘉宾的精彩点评和独特解析。目前,“工作坊”已成功举办8期活动。

  2009年,王新指导和编辑完成昌平区检察院首部调研文集《基层检察实践探究》。全书共40万字,收录了该院检察官调研文章73篇。

  “学术研讨会既能就当前司法改革中一些前沿问题进行探讨,也能为我院调研活动搭建研究平台。挂职法学家作为检察院、高校、学者三方的联系纽带,能够联络多方资源。”该院研究室主任袁文杰说。

  在成功举办“诉讼监督工作昌平检察论坛”的基础上,2011年,王新又积极协助该院与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合作举办“司法精神病刑事立法与实务改革研讨会”、“公民参与司法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研讨会”。这3次学术研讨会,王新从主题选择、论文审查到议程设置、邀请嘉宾,事事亲力亲为。

  “情人之间给予的汽车,是赠予还是受贿”“用力抢夺被害人的挎包,将被害人拖行两米的行为构成抢夺还是抢劫”“法院判决认定被告人为从犯准确吗”……办案中遇到这些问题,苦思无果后干警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去问问王检”。自2007年底挂职以来,王新共参加检委会讨论61次,讨论案件124件,提供咨询意见、召开个案论证会230余件。在他的指导下,昌平区检察院连续两年中标市检察院重点调研课题和高检院调研课题。

[责任编辑:金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