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bak> 今日报纸摘要> 人民法院报

微言大义

2012-03-31 09:55:1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声音

  “在构建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利益分析法,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分配调节好利益关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不久前在省委党校作辅导报告时说

  观点

  高危作业,让老人走开

  近日,河南省夏邑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人身伤害赔偿案件。现年63岁的李某在包工头刘某承包的一处民用楼房建筑过程中,从三楼上摔下致死,尽管多次协商,双方也未能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意见。

  在豫东一些县城建筑工地上,老年人出现在建筑工地上并不鲜见。据笔者调查,50岁以上人员占60%以上,60岁以上人员占30%以上,他们从事建筑作业,劳动强度不说,危险作业也与年龄实不相符,在农村建筑工地上,这个比例更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据建筑工地上的老板介绍,因为大城市工资高、发放及时,加之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向往,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到城市建筑工地干活,致使他们雇不到足够的劳动力,只能退而求其次。

  老年人眼神不济,反应迟钝,在建筑工地面临诸多危险,建议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监管,禁止不符合条件者(包括年龄偏大者)进入建筑工地,尤其是从事高危作业,以保证建筑工地的安全。

  ——徐永忠(河南省夏邑县人民法院)

  短评

  办案,有情有爱也有泪

  “假如法官只有一种特质,那就是必须拥有一颗仁爱和体谅之心。”这是美国资深法官爱德华·杰·德维送给年轻法官的一句名言。今天,我们透过司法的外部表象去洞察法官的内在素养,“真、善、美”的追求与司法的运行总是相伴而行,未有丝毫偏移。

  在基层法院工作时,有很多机会随人民法庭的法官到乡村寻常百姓家办案,看到了很多感人的场面。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和“湖北省好法官”、“十堰市勤廉标兵”、房县法院军店人民法庭庭长景大喜到乡村办案的经历。房县窑淮乡观音堂村村民陆玉梅搭邻居杨某的“顺风车”发生交通事故。为了5万元赔偿款的执行,景大喜和同事们多次上门做双方的说服工作。记得是去年6月的一天,在杨某家中,景大喜深入浅出地从法律上分析双方的过失,引导他们互相为对方着想。说到动情处,陆玉梅拔出被假肢磨得尚在流血的断腿号啕大哭,杨某也抚摸着自己伤残的胳臂抽泣。景大喜和书记员白小凤也忍不住在一边默默地流泪。看到法官流泪,双方当事人和现场的群众都为之动容。良久,杨某抹去眼泪,坚定地说:“景庭长,你说得不错,我听你的,这就去县城取钱。”见此情形陆玉梅说:“算了,你那是土地、山林没了补的钱,全给我了你今后生活也困难,我只要3万元钱,剩余的2万元不要了。”案件虽然结了,庭长景大喜和法官们并不轻松。他们为陆玉梅得到的补偿太少而不安,她今后怎么生活成了压在法官们心口的一块石头。在前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军店法庭多次写报告为陆玉梅申请司法救助资金。几经周折,上级主管部门终于批准了对陆玉梅进行司法救助。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作为一名法官,有情、有爱、也有泪,法官的泪水折射出法律人对生命的尊重,对弱者的同情,法官同情的泪水虽然不能抚平当事人身体所受到的创伤,但能慰藉他们受伤的心灵,融化他们心中那厚厚的坚冰。

  ——王 锐(湖北省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金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