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日前曝光西安未央阳光医院和泉州博大肛肠医院等民营医院“黑幕”,靠层层设圈套,一环环欺诈消费者。
日前,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在“3·15在行动”专题中,对民营医院虚假诊疗进行了集中报道。报道播出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民营医院乃至民营企业失信问题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时下最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之一。对社会而言,诚信是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对企业而言,诚信是一种企业经营文化和价值理念,是企业的形象展示和声誉保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企业应该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
我国的民营企业数量大,吸纳的就业人员多,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期。民营企业无论是从壮大自身发展需要,还是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出发,都必须建立以诚信为核心和基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念。在这方面,一些规范的民营领军企业已经作出了表率。但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由于一些民营企业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文化积淀少,制度规范还不够完善,诚信缺失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有些还相当严重。假烟假酒、财务造假、坑蒙拐骗、“地沟油”、“染色馒头”等各类诚信缺失现象的背后,无不闪现着民营企业的身影。
“民无信而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先圣孔子对诚信的格外重视和强调,道出了诚信的不可或缺性和极端重要性。在时下,诚信不仅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维系人与人之间友好共存的情感因素,更是民营企业健康运行和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及其所吸纳的上亿民众的积极性,增加民营企业的社会诚信度,强化民营企业的守信意识,应是当前需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
推进民营企业的诚信建设,首先要充分发掘中国深厚的诚信思想资源。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养成和积淀了非常深厚的诚信传统。华夏儿女一直崇尚诚实守信,并将之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在中国俗称的“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中,“信”虽居于末位,但却是“五常”的基石和底线,一旦诚信缺失,其他道德准则就会失去立锥之地。在中国古代有限的商业发展史中,亦有着优良的诚信记录,晋商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清朝初期开始,晋商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的商品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触角已经延伸至整个亚洲和欧洲部分地区。而晋商成功的秘诀,就是经营以诚信为本。在晋商兴盛的几百年间,极少有失信的记载。“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等晋商经营信条,至今仍然有着其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