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bak> 重要设施安全防护

社会服务覆盖社区居民 实现养老“15分钟生活圈”

2012-03-30 15:17:2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每日新报 

  日前,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上对全国的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组织建设、养老服务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话题。昨天,本市召开“加强和创新民政工作会议”,结合天津的实际,落实全国会议的要求。从这次会议上获悉:今后,本市将继续向社会组织放权,让社会组织的服务覆盖60%的社区居民。在养老服务方面,本市将建立居家养老的“15分钟生活圈”,方便老年人的生活。

  社会组织将承担更多“幸福需求”

  全国民政会议上提出:政府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社会组织与政府和市场相对应,被称作“第三部门”,目前本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3.28个。本市要给予社会组织更大的活动空间,向社会组织放权,把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前期工作、信息化建设等具体事务转移给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把指导志愿者注册登记及活动,实施各种类型的等级评定、资质认定、工作评估等委托给社会组织;把基本公共服务外的养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运营各种类型的民政服务机构、慈善超市和捐助管理站等交给社会组织或市场主体。本市提出“十二五”期间,社会组织经济活动规模翻一番,社会组织安置就业人数翻一番。对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突破双重管理体制,实行“无主管”的单一登记制度,拓展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渠道,通过职能转移、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本市坚持“一手培育发展,一手规范管理”的原则,促进社会组织不断壮大,并向社区延伸。通过建立孵化基地,重点培育枢纽型、基本型、特色型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基本覆盖60%的社区居民,促进“社区人”向“社团人”转变。2015 年,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达6个左右;城镇社区每万人拥有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达15个以上。

  社会办养老院新增3000张床位

  养老服务一直是本市民政工作的重点,本市继续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今后将继续加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整合社区资源和社会力量,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就餐配餐、家政服务、医疗康复、长期护理、精神慰藉、法律维权、安全援助等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按照就近就便、功能配套的要求,建设一批虚拟养老院、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托老所等服务载体,推进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系统建设,将120医疗救助等资源纳入其中,实现服务需求15分钟受理、服务提供15分钟到达、服务回访15分钟做到。对不能走出门的老年人,由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和家政服务一起按照“走进去”的方式,入户提供专业化的“订单式”延伸服务;对能够走出家门的老年人,由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提供所需服务;对临时托养的老年人,由托老所提供短期托养服务。今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要累计完成“十二五”末建设640处总目标的65%;中心城区配餐覆盖率要达75%,使60多万老年人受益。

  今年国办养老机构实现市内六区全覆盖,各区县至少要启动建设1所200张以上床位的区级国办养老机构,实现“十二五”末新增1.3万张床位的目标。在建设社会办养老机构方面,今年要新增3000张床位,为实现“十二五”末新增1.7万张床位的目标奠定基础。(新报记者任悦李海燕)

[责任编辑:杨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