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bak

专访袁纯清:山西精心谋划转型再出发

2012-03-30 15:06: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网 

专访袁纯清:山西精心谋划转型再出发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做客新华网《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接受新华网记者的专访。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摄

    创新探索“三农”工作推动农村农民致富

    记者: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山西的情况也是如此。山西省委、省政府在扶持“三农”方面做了具体工作?

    袁纯清:山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还多,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农业大省,农民有2000多万,贫困人口比较多,119个县区市中贫困县占57个,按照现在人均2300元钱的新扶贫标准,我们还有452万人,占农民人口的18.8%。2010年,我们还作过一个调查,人均2500元钱以下收入的村有多少,全省2万8千多个行政村中有6063个。尽快帮助这些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是非常迫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去年召开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在下一届党代会前,必须消除人均纯收入5000元钱以下的县,这是一个目标。

    我还讲过,到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要到9000元,到2016年,要达到1万元。怎样实现这样的目标?就是要加强扶贫攻坚的力度。首先是政府要帮助,加大投入力度,首先要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这几年,我们大概投资了600个亿搞了10个农村“全覆盖”,比如教育和校舍安全问题,要让所有孩子能上学、上得起学,要让所有孩子到安全的地方上学,这是一个“全覆盖”;比如,要让所有村子的农民都能喝上水,还得改变生产用水,因为你要发展规模经济,比如大棚蔬菜、养猪、养牛,都是要水的;再比如,就是所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全部免费学习,这在全国是率先的;还有,我们现在所有村子的连锁商店实现全覆盖,不出村门,你就可以买到吃的喝的用的,包括生产资料。这实际上也是减少农民的成本,也就是我讲的改善生产条件。另外一个就是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将那些根本不具备生产和生活条件地方的人,搬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在搬迁过程中,我们创造了一个“一户一棚”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你搬迁,我们支持你盖大棚,盖大棚一年挣一万元、两万元不就脱贫了么?

    除了加大投入力度、改变生产条件、加大教育投入、实施搬迁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干部要下去,帮助低收入的农村脱贫致富。从去年开始,所有的干部,包括省委书记、省长、常委、副省长,约6200多人,一人包一个人均2500元收入的村子,我去的是武乡县的砖壁村,那是以前八路军的司令部所在地,村里没有一亩水浇地,很贫困,沟深得看不到底。我去了这个村了解后纳闷:虽然村里也有干部,还有一个乡里的干部在蹲点,还有大学生村官,为什么农民就脱不了贫?后来发现一个问题,他们很难调动资源,包括信息资源,而能调动资源的都是一些带“长”的干部。信息资源也是值钱的东西,比如这个地方,养猪可以赚钱,什么猪种能赚钱,我知道,农民不一定知道,因为我看得比较多,因而需要有能够调动资源的人来帮扶,这是我的体会。

    一次从北京出差回来的途中,我还在想这个村的事,我就打电话问省委组织部全省带“长”的干部有多少,说有6000多人,我又问扶贫办,全省人均年收入2500元的村子有多少个,也是6000多个,我一想两个数字正好吻合,就在火车上写了一封致全省领导干部的公开信,后来交给山西日报发了,要求每个乡长、乡党委书记,县委书记、县长、常委、副县长,到市一级的书记、市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市级机关局长,再到省里的四大班子、省里的厅局长,每人包一个村子,书记、省长带头,把包村工作的办公室放到省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部长加上一个主管农业的副省长两个人牵头,组成一个领导小组。有一条规定,就是你帮扶一个村子,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翻番了你的任务就完成了。这就让很多资源向贫困地区和人群倾斜,这个资源你不调动,就可能做别的,现在拿来救急扶贫。现在看来,这个办法效果不错。

[责任编辑:金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