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bak> 重要设施安全防护

广西靖西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好经验

2012-03-29 16:01:1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平安广西网 

  绣球之乡绣出和谐新图景

  ——靖西县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处理好项目建设和维护稳定关系的经验之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边陲重镇靖西呈现勃勃生机。图为靖西县城一瞥。平安广西网/法治快报记者  林  艺摄 

  编者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从今日起,平安广西网/法治快报开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建设”专栏,多层次、多角度反映我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涌现出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

  靖西县在推进项目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敢于正视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子,取得了良好效果。平安广西网/法治快报今日起推出靖西县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处理好项目建设和维护稳定关系经验的报道,共6篇,敬请垂注。

  新春时节,许多外出返乡的靖西人刚回到县城就惊喜地发现:往昔窄小光秃的县城大道,变得宽阔洁净,鲜花绽放;靖边台广场装扮一新,市民欢歌起舞,一派祥和景象。随着三高(靖西至百色、靖西至那坡、靖西至龙邦三条高速公路)一铁(德保至靖西铁路)的开工建设,铝工业基地建设向纵深推进,一批惠及民生的城建项目和新农村建设的着力实施……素有绣球之乡美称的靖西县,呈现出勃勃的发展活力。一组数据展现出靖西发展的轨迹:2010年,靖西县生产总值7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6亿元,增长42.4%;财政收入7.5亿元,增长36.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百色市的排名从过去的中下游跃居前三甲。

  “靖西的发展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努力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正确处理项目建设和维护稳定关系的结果。”县委书记黄建宁说,“去年的‘7·11’事件是对县委、县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严峻考验,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2010年7月11日,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下属车间对因地质灾害造成破坏的矿区运输通道进行改道施工时,与周边一些群众发生矛盾冲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一矛盾纠纷迅速得到化解。

  “7·11”之后,靖西县委、县政府领导冷静思考,深感“7·11”矛盾冲突,实质是社会管理薄弱、地企关系不畅、民生改善乏力问题的缩影。于是,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将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地企关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作为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县的重要举措。

  模式创新:组织共建,发展共谋,民生共解,和谐共创——社会管理新模式为“地企共建”增强活力

  广西路桥总公司三分公司靖(西)那(坡)高速路一标段指挥部位于靖西县旧州镇。指挥部宣传栏里,几封大红感谢信格外醒目,这些感谢信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对公司援助当地群众的感激之情。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指挥部与施工路过的5个村屯都开展了结对共建,拿出资金帮助5个村屯修建道路、篮球场等。

  这是靖西县开展“地企共建”的一个缩影。

  靖西县是我区新兴的工业县。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工业企业的落户,在为靖西注入发展动力的同时,一些外来企业员工与当地一些群众的摩擦以及涉及征地补偿问题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也随之增加。“7·11”事件之后,靖西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决定从根本抓起,从源头抓起,从基层抓起,以群众工作作为切入点,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展以“组织共建、发展共谋、民生共解、和谐共创”为主要内容的地企共建活动。县委书记黄建宁、县长玉云峰亲自部署、指导共建活动,并成立了由组织、宣传、公安、司法等部门领导担任成员的地企共建工作领导小组。

  地企共建活动一启动,即焕发出无限活力。组织共建,发挥党员维稳主力军作用。领导小组整合地方和企业党组织优势资源,推动地方和企业党组织共同发挥作用,促进地方和企业和谐发展。在靖西县委直接领导下,组建了广西信发铝电公司党委,引导信发铝电党委与周边5个乡镇党委结对共建,企业下属的车间、矿山等党支部与周边7个村党支部结成互助对子。目前,全县有14对地企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下派党建指导员14名,有120多对党员结对帮扶。

  发展共谋,探索建立地方和企业共同发展的新路子。靖西县按照地企协调联动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企业资金、信息优势,帮助周边村屯培育支柱产业,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

  民生共解,建立资源开发与群众生活保障新机制。齐心协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施地企共建的最终落脚点。为此,靖西县研究出台了《靖西县地方党组织与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党组织地企共建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机制上确保妥善解决被征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地企共建扶持资金,重点解决失地农民补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和谐共创,营造地企良性发展的新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地企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靖西县把“地企共建”与“农事村办”、“农情乡解”、作风整顿等活动结合起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构建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机制。共建以来,共解决涉及铝工业基地周边5个乡镇21个屯群众涉及征地补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问题76项。

  地企共建,搭建了地方、企业、群众间的沟通平台,增进了地方和企业的沟通,增进了企业和群众的了解,增进了政府和群众的互信,用发展的手段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形成各方共同维护稳定共同推动发展共同享受发展成果的共赢格局。靖西县渠洋镇塘麻村党支部书记韦汉清对记者感慨:“以前我们和铝厂矛盾多多,现在有问题双方共同商量,及时解决,变化确实大。”

  机制创新:重大项目风险评估,化解矛盾多方联动,综治(维稳)机构进驻企业——社会管理新机制增添稳定力量

  把社会管理和服务延伸到建设一线,把维稳触角伸到项目建设之前和之中——靖西县在寻求稳定与发展的平衡点上,新招迭出。

  经济发展必需招商引资,必需引进项目。如何在项目建设和社会稳定间建立“识别码”和“缓冲带”?靖西县实行的风险评估完善和丰富了整体维稳工作机制。

  2010年10月,靖西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靖西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靖西县重大维稳问题督查督办制度》和《靖西县党政领导维护社会稳定第一线责任人工作责任制度》、《靖西县企业及周边维稳工作制度》、《靖西县重大项目建设业主配合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等文件,初步建立起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和预防化解联动制度。特别是对在全县范围内被确定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在建、拟建工程,从拆迁安置、征地补偿、农民就业与生活保障、环境污染、周边社会治安秩序、安全事故六个方面进行分析预测。靖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显帆说:“县委、县政府坚持评估紧跟项目走,防范紧跟风险走,调解跟着进度走,有效预防和化解了矛盾纠纷。”

  去年开工建设的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项目,征地涉及面积多,受影响的农户多。承建商广西路桥总公司严格按照要求对项目建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维稳风险进行了评估,在把可能遇到的矛盾化解后才动工建设。靖西县城入城景观建设项目,投资大,涉及拆迁民房多,工程规划宣传阶段,一些群众有抵触情绪。项目开工建设前,县委、县政府做好维稳评估,合理补偿和安置拆迁户,群众很满意,项目推进过程没有出现挡工或上访现象,工程进展顺利。

  县委、县政府与全县26个规模以上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单位签订了三年的《安全维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综治维稳部门深入厂矿企业、重大项目实施单位,检查督促各企业和重大项目实施单位认真执行项目风险评估、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应急预案等工作制度。

  走进靖西龙共矿业有限公司综治办(维稳办),窗明几净,有专人值守;走进广西路桥总公司三分公司靖(西)那(坡)高速路一标段指挥部综治办(维稳办),墙上的责任牌一目了然,公司领导亲任综治办(维稳办)主任。

  全县23个规模以上企业设立了综治办(维稳办),这是靖西县去年“7·11”以来促进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态化的一大创举。企业综治办(维稳办)的设立,让影响企业稳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层层反馈,及时采取措施。

  2010年,全县重大项目扎实顺利推进,全年实施在建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74个,完成投资73.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6.3%。

  观念创新:社会稳定与否,与企业休戚相关;企业发展,理应回报社会,反哺民生——社会管理新理念增进“鱼水关系”

  作为靖西县内最大的大型铝工业企业,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对靖西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7·11”之后,信发铝电公司对地方、企业及与周边群众的关系有了清醒的认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学忠说:“社会稳定企业才能发展,企业与地方及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是利益的共同体。企业发展了,有责任反哺民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信发铝电公司仅在去年下半年就投入200多万元,实实在在为企业周边村屯群众改善民生问题。

  如今,靖西县规模以上企业普遍提高了稳定意识、责任意识,他们在政法部门指导下都成立了治安联防队。这些企业更新观念,自觉融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尽己所能反哺地方发展,加强与周边群众的联系,注重情感沟通,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双边关系,为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项目的顺利推进又为社会稳定增加了和谐因素。

  靖(西)那(坡)高速路一标段指挥部积极关心项目路经的村屯群众,主动开展送温暖行动,投资100多万元为沿线的村屯修建篮球场、村文化室、乡村公路,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当地群众自发给项目建设指挥部赠送锦旗、感谢信,还送来猪肉、糯米、青菜等。

  德(保)靖(西)铁路建设指挥部在工程开工初期,主动与铁路经过的靖西县有关乡镇的党委政府沟通,搞好工程周边群众关系。指挥部为有关乡镇的铁路沿线的村屯修建篮球场、文化室、村公路,得到了群众好评,工程进展顺利。

  靖西龙共矿业有限公司投入数百万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留下良好口碑……

  地方政府为企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为企业发展尽力,企业为地方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这样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动局面,迎来了靖西社会和谐稳定的明媚春天。(记者 李峻峰 董 钦)

[责任编辑:杨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