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方调解是大趋势
调解冲在前,仲裁紧跟上,公安快打击,理赔有保险,诉讼在最后
从全国各地的经验来看,第三方调解是化解医患纠纷的大趋势。但是,各地普遍都缺乏一张“标准流程图”,每个环节应该怎么做,基本没有规范。深圳明确界定各部门的职责,使每个环节都有规可循。
在市人民医院医调室,记者看到墙上印有司法局统一编印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图、调解员工作职责等七项制度。
“作为调解员,我不仅要调解案件,还要宣传其他各环节的处理方式。比如,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时,告诉他们可以通过仲裁、诉讼方式,也可申请法律援助,目的是让患者知道有很多维权的平台。”宋浩说。
“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的规范化,是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宋良毅说。根据规定,每个医调室配备2—3名专职调解员,试点期间每个调解员每年的工作经费是66000元。同时,市属医院医调室开办经费、日常办公经费、调解员培训经费等都列入了财政预算。
12家医调室共有调解员29名,其中拥有律师资格的26名,有医学专业背景的5名。有些区还储备了有医学背景的律师人才。
为了解决医院的赔偿资金问题,深圳市要求医院将引进医疗责任保险,目前和保险公司的协议内容已初步形成。
“调解冲在前,仲裁紧跟上,公安快打击,理赔有保险,诉讼在最后。”江小礼说。目前,维稳办每个月牵头召集司法、卫生、法院、公安、仲裁、财政等多个部门召开联席会议。
据江小礼介绍,下一步,深圳将进一步规范医调室的运行,合理布局,覆盖更多人口。今年将新建驻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两家医调室。民营医院、社康中心等机构也将纳入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范围。(记者 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