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医患实现平等对话
由维稳办牵头,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一条专业化、具有公信力的解决路径
“2008年,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因医患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呈现出对抗性强、难以调处、社会影响恶劣等特点,已经成为除劳资纠纷外的第二大纠纷。”江小礼说。
调查显示,2007年,深圳发生影响面较大的医患纠纷215宗,其中群体性事件29宗;一批职业“医闹”介入纠纷,最多时能集结上千人。
深圳市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副巡视员谢若斯回忆,当时有的“医闹”纠结上百人断路,造成大堵车;还有的拿着砍刀上医院,导致一家医院医护人员戴钢盔上班。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呢?“不能由卫生行政部门出面解决,因为患者认为它和医院是‘父子’关系。因此,我们由维稳办牵头,把所有有关部门资源整合起来,紧密合作,形成一条专业化、具有公信力的解决路径。”江小礼说。
“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平台上,我们设立了12个医调室。至2011年底,医调室共受理纠纷366宗,达成调解协议240宗,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等其他途径解决纠纷62宗,成功率达到83%,涉及当事人1000余名,并受理各类咨询1300多人次,无一例投诉。”深圳市司法局基层管理处处长宋良毅说。
据宋良毅介绍,司法局聘请的调解员由具有法律、医学、药学或心理学的专业人士组成,身份独立,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调解,因此得到患者的认可。
深圳市人民医院一位副院长说:“医调室进驻后,纠纷当事双方能够坐下来说话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他认为,医调室作为第三方确实给双方一个缓冲平台,而医院也在与医调室、司法部门的接触中,提高了处理纠纷的能力。
一个医调室,解决了多年来令人头疼的难题。中国医师协会医疗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邱蓬鹭认为,维稳办牵头、多部门协调的纠纷处理机制,是一种社会管理创新,值得各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