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bak> 群防群治

社会发展呼唤诚信

2012-03-22 08:50: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资料图片

  近年来,诚信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诚信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健康发展。要顺利推进社会发展,必须克服诚信危机。

  一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诚信问题古已有之,于今为烈。在传统社会,由于受自然经济条件的制约,人们活动的范围和社会关系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由此形成的社会也就是人们通常讲的“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血缘、宗法、邻里等关系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诚信以及其他道德规范就是在这些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用以维系这些关系的。历经世世代代的延续和强化,这些规范和规矩完全内化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并对人际信用有着较强的约束力。也正是由于“熟人社会”这种“狭隘性”的特点,诚信的影响和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即便是在一些人际“圈子”里诚信出了问题,也不会酿成全社会的危机,因而诚信问题不可能成为今天我们所讲的社会问题。而在现代社会,情况则有了重大变化。现代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原来的地方性限制,使整个社会生活连为一体并受市场规则的支配,由此便形成了所谓的“陌生人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熟人”关系式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再有效,新的信用体系和诚信主要依靠契约和合同,并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发挥作用。由于诚信的规则所指向的对象和关系是普遍的而非特殊的,因而其社会性程度显然大大提高。一旦诚信受到破坏,整个经济链条将会出现断裂,整个社会生活也会陷入危机。因此,现代社会凸显了诚信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诚信的内涵与性质也在发生演变。在传统社会,诚信固然涉及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就其基本含义来说,主要还是一个伦理范畴。诚信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结构中逐渐形成的调节和规范人们各种关系和行为的道德规范准则。强调诚信,就是强调个人美德;诚信的状况就是由道德伦理的水平来衡量的。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诚信不再仅仅具有伦理性质,而且日益具有经济性质,即诚信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一大规则。在1886年到1892年,恩格斯在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美国版、英国版和德国版所写的三个序言中,就阐发了这样一个重要思想:诚信是现代经济规律之一。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公共性的增强,诚信同时又具有法律的性质。契约、合同本身就是一种法律约束,诚信正是靠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契约、合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坚守诚信,就意味着遵守规则,依法行事。假如没有这样的法律性约束,人们之间的任何交易和交往都无坚实的信任基础,社会诚信也无法真正建立起来。从诚信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诚信并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诉求,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多重属性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

  要深刻认识诚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对社会发展予以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何谓“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并不是外在于人的纯粹客体运动过程,而是人的自我创造过程,是包含着价值意蕴的社会进步过程。在社会历史领域,发展或不发展不仅是以社会客体发展的程度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以发展的结果对主体的价值关系以及主体间的价值关系来确定的。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发展,是同人的发展及其价值的实现直接相关的发展。人正是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丰富和提升自身,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种追求和创造活动便形成了社会发展。因此,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就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诚信作为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的发展的重要体现,毫无疑问,也必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不仅如此,社会发展同时意味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发展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社会各种财富的全面创造,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在内的整个文明的提高。没有文明,不可能称其为发展;残缺不全的文明,也不能算作健全的发展。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显然离不开诚信。诚信是社会文明的基础。一个社会的诚信程度向来是衡量国民的人文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标志。就此而言,诚信并非是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而是其应有之义。社会发展必然内含并突出诚信。

[责任编辑:章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