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后,圆满落下帷幕。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催人奋进……与会者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动员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民政系统积极努力,为实现“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目标而奋斗的会议。
在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民政工作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是社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做好民政工作,充分发挥民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专家表示,这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要坚持从四个方面发挥好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一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发挥民政的保底作用,成为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担当者;二是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发挥民政的基础作用,成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促进者;三是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持作用,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有力支持者;四是围绕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努力发挥民政的支撑作用,成为基本社会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一统四分’的概括,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更好地发挥民政职能作用的殷切期望,是对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加强民政工作的明确要求,是鼓舞民政系统再创佳绩的强大动力。”李立国说。
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创新
完成59万个村委会、8.9万个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有效治理1.3万个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从35.4万个发展到46万个;通过职业水平考试和教育培训产生20多万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加强社会服务提供专业力量……
回眸过去五年,民政创新社会管理作用彰显,群众参与有序推进。
针对会议明确提出的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的历史任务,李立国表示,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合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着力推进民政部门职能转变,着力创新民政工作体制,着力扩大民政事业的社会参与。
在谈到着力推进民政部门职能转变时,李立国说:“在中央和省级民政层面,履行职能的方式主要是调查研究、制定政策、督查指导、绩效评价。”
——把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前期工作、信息化建设等具体事务转移给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
——把指导志愿者注册登记及活动,实施各种类型的等级评定、资质认定、工作评估等委托给社会组织。
——把基本公共服务外的养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运营各种类型的民政服务机构、慈善超市和捐助管理站等交给社会组织或市场主体,实现行政职能和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与良性互动。
他表示,民政部将推进民政服务机构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形成多元并存、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社会服务供给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