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城市是否幸福,老人和孩子受关爱的程度就是“晴雨表”。
老人有了“托老所”,孩子们教育也不再担忧。12年制普及教育已经率先实现,农民工子女入学率达到100%。每年投入3800万元大力实施学生饮用奶、贫困生营养午餐、留守儿童关爱、义务教育学费教材费住宿费减免、区籍普高生学费全免、家庭困难女童和特殊儿童关爱、大学生入学资助等八大教育民生工程,惠及城乡40000多人次。
民生是百姓幸福安居的头等大事,是群众关注最多的问题,也成为党委政府关爱最多的课题。大渡口“五民工程”的实施,让“幸福大渡口”从概念走向实践,从畅想成为现实——
以民富为纲,实现劳有乐业。采取资本金补助、税收返还等措施,扶持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发展微型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以民生为本,实现困有所济。建立低保、五保和三无人员生活保障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在全市率先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低保同标准、养老保险跨省转移,率先实现辖区“五保”、“三无”人员集中供养。
以民享为先,实现住有宜居。统筹考虑农转非人员、城市困难群体住房保障问题,快速推进公租房、安置房、廉租房建设。建成经济适用房127万平方米、蓝领公寓18万平方米、廉租房3万平方米。
以民智为要,实现学有优教。加快中华国学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唱读讲传”等群众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教育社会氛围。
以民康为重,实现病有良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率达100%。全面实施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6%、100%,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分别达70%、51%。
采访临近尾声,区委书记盛娅农用一组数据解读督了从“平安大渡口”向“幸福大渡口”迈进的足迹:
2011年,全区刑事案件破案数和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数同比上升33.7%、40.4%,可防性案件、“两抢”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42.4%、24.7%。
全区坚持60%以上财政用于民生,建立“幸福大渡口”综合评价体系,推出120项民生项目。2011年3月,人民群众自评幸福感83.42%,比上年提高5.32个百分点。
平安是根,没有安全的根基,就没有幸福的保障;平安是福,没有民生的富康,就没有真正的平安。
因为平安,所以幸福!
有了“平安大渡口”,成就“幸福大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