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人悠然自得。
城市安定安稳无案情 日子平实踏实才殷实
雾。
大雾。
夜色深,雾气浓。正是蟊贼出动的“好时节”。
可惜在大渡口,这样的“好时节”绝不是犯罪分子的“福音”。
就在记者抵达大渡口的第一个晚上,穿行于城区的大街小巷,不时能在不同的路口看到警灯闪烁的交巡警平台,不大的警亭门前,停泊着随时可出警的警车,执勤的民警可以在紧急状态下,5分钟以内封锁全区所有路口。
重庆市政法委副书记袁勤华介绍,从2009年开始,大渡口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以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为目标,构建起新型治安防控体系。
袁勤华告诉记者,新型治安防控体系首先就是建立起交巡警合一的警务勤务机制。通过整合刑事、治安、交通管理等多警种,以网格化形式在城乡社会面建立交巡警平台,采取“猫鼠同步”勤务模式,实行24小时运转。
在春晖路街道的柏华社区,社区主任陈孝平诙谐地说,街上没小偷,小区里贼也要碰鼻子。
陈孝平颇为自豪地表示,尽管这个小区是原来农村人口搬迁来的新型社区,但综治工作深入有效,已经组建起小区保安员、专职夜巡队员、低保巡逻队员、治保调解员、治安信息员、流动人口协管员等“六员”群防群治队伍168人,共同参与社区治安联防联控。
“别说贼,外来的苍蝇进来也能被我们的防控员发现。”陈孝平打趣道。
陪同记者采访的大渡口区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周廷金介绍,全区设立16个交巡警平台,形成街面防控与厂区防控无缝对接,群防群治队伍社区防控等“六张网”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实现街区、社区、厂区一体化防控,确保社会治安平稳可控。
不仅如此,为特别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大渡口还按照“一校一警”原则,每所校园配备专职校警,把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列为治安防范重点区域、公安重点保卫单位和必巡区、必巡线、必巡点。近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校园安全事故。
此外,全区共投入3.1亿元,以视频系统建设为依托,建设1.6万个视频镜头,实施应急联动防控体系数字化工程,整合治安、市政管理、卫生应急、交通管理、环保等视频资源,全面提高治安防控和应急管理科技化水平,推进急联动防控体系数字化建设。
记者了解到,在大渡口区的每一个街口、每一个复杂场所都有不同角度的镜头预案,视频图像全部存储30天以上,彻底扫除监控死角和盲区,真正实现治安防控的可视化、点对点。
平安的基础是安全,安全的前提是防范,防范的重点很多,但挽救好特殊人群也是防范的重要工作。
在大渡口,随着治安环境的向好,没有了滋生做坏人办坏事的土壤。就是过去做过坏人办过坏事的特殊群体,再回归社区后,也能成为好人。
对于刑释解教、吸毒人员、问题少年等特殊人群,大渡口采取的措施是“不放弃、不抛弃、不厌弃、不嫌弃”,将“帮思想、疏心理、矫行为、扶生计”有机统一。
大渡口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中举表示,通过出台《大渡口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办法》,切实解决特殊人群生产生活、生病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临时救助金等特殊政策,让特殊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陈中举介绍,全区217名政法干部与268名刑释解教人员或社区服刑人员结成帮扶对子,设立“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师,区法院搭建“小梅谈心室”工作平台,未审工作推行“三见面”、“三了解”制度,创新帮教方式,激励未成年犯改过自新。帮助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解决落实户口、家庭接纳、基本生活等实际问题,实现特殊人群管控、帮扶、转化、就业“四个100%”。
“平安才有好日子嘛!”记者随机在街头采访的群众中,无不对居住环境的平安建设感到满意。一位企业主表示,周边社情的和谐平安,员工心头才会踏实,我们的才能发展加速,才能保证员工过上殷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