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公安机关严格自身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 让平安干净成为城市名片
近年来,沈阳市公安局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解决群众的意见要求,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同;敢于碰硬,向自身问题“开刀”,在整治交通过程中,在打击“黄赌毒”行动中,追究多名领导干部和民警责任,确保工作收到实效。
曾经,这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远近有名”;曾经,这里“黄赌毒”大量存在;曾经,这里和其他大城市一样拥堵。
如今,这个城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97.2%,“黄赌毒”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交通拥堵也不再困扰人们出行。
沈阳这座东北老城,增加了平安、干净、畅通的新“名片”。
“百姓看公安,关键看破案。”沈阳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许文有说。2010年,沈阳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4.4%,其中,直接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犯罪同比下降18.7%。命案发案大幅下降,2010年命案现案侦破率达95.97%。
对刑事犯罪,沈阳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沈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于江介绍,沈阳实行主要领导临场指挥制,强化快速反应,确保在“破案黄金时间”内侦破。对涉黑案件,市局不仅全部挂牌督办,而且严格执行“异地调警、异地关押、异地起诉”等制度,这些“超常规手段”,确保了“除恶务尽”。“老百姓心里感觉踏实了,是社会稳定的最根本保证。”许文有说。
沈阳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街面,市区两级公安机关共下派巡逻警力839人,全部充实到派出所、巡警大队,组成一线巡逻队伍,部署到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群众最需要的重点部位、重点时段上,扩大巡防覆盖面,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给人民群众以最充分的“踏实感”。
对于“黄赌毒”,沈阳采取外症内治、辨症施治、综合整治、标本兼治的办法,使其得到根本遏制。沈阳从整治公安队伍做起,规定凡因管理责任不落实、不到位,辖区内涉“黄赌毒”,派出所责任民警年度考核不称职;所长、教导员、主管副所长予以解聘;分局主管领导予以诫勉。
通过持续整治,曾经泛滥一时的“黑足疗”、“黑旅店”、“黑网吧”等藏污纳垢场所销声匿迹。
打击的同时,沈阳市引导娱乐场所绿色经营,仅3年时间,全市娱乐服务场所营业税就翻了一番,2010年突破1亿元大关。扫除“黄赌毒”影响经济效益的说法,不攻自破。
“行车难、出行难”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沈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政委刘克军告诉记者,沈阳市公安局实行“全警管交通”和责任路段承包制,由过去侧重早晚高峰疏导,调整为24小时全时段疏导,提高道路通行能力。2010年,沈阳市767处主要路口均有交警现场指挥。记者在上下班交通高峰时段发现,以往拥堵的黄河大街、和平大街、建设大路等沈阳城区主道路,基本畅通。在沈阳北部崇山路居住、在沈阳南部浑南新区上班的马先生说,以往上班路上至少要1小时,现在也就40分钟。
有关部门测算,2010年,沈阳市在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交通流量同比增长20%的情况下,车速提高了25%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