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出峡,其势浩荡!
中国文明城市、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典范城市,宜昌的一系列成就和荣誉,再次搅动荆楚大地,吹皱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池春水。
这是一个成功的探索。在人本思想的指引下,社会管理的全新理念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态势,渗透到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一个时代的创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大地,一本三化的宜昌经验正展示着中国政府的执政智慧,展示着中国大地对和谐发展的执着。
探索实现厚积,创新带来勃发!西方社会两三百年的社会管理探索史,在宜昌被「轻描淡写」地化作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春风。
这正是胡锦涛主席所期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这好比长江出三峡的磅礡气势,正在激励宜昌,激起湖北,激荡中国!
回良玉:宜昌创新社会管理经验可以借鉴
宜昌,是时代的宠儿。
六十年前,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地,有一位世纪伟人用豪情壮志挥毫泼墨。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毛泽东已经预见了三峡工程的兴建,以及由此带来的宜昌崛起。
七年之前,奋进勃发的中部大地,有一位国家领袖用殷殷嘱托寄托厚望。
“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胡锦涛主席的指示精神给荆楚大地带来了不竭的动力和奋进的激情,宜昌迎着春风跨越前行。
葛洲坝工程带动宜昌从峡江小城向中等城市转变,三峡工程促成宜昌从中等城市到大城市的跨越,中部崛起推动宜昌向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嬗变……
每当时代的东风掠过,宜昌总能抢抓机遇,刻画下自己鲜活的身影。
一年之前的春天,一场牵动着中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在北京悄然发轫。
2011年2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于是,有着世界人口百分之二十的中国,吹响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号角。在这场与时代同行的伟大变革之中,宜昌从湖北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社会管理创新35个试点城市之一。
这一全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历史使命,让宜昌感到责任重大。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治安问题为突破口,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加快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着重建设重点人群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工作运行、信息综合支撑、公共服务保障、社会领域党建七大体系……
善于把握机遇、勇于创新实践的宜昌人多措并举,积极推行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本三化”,全力描绘社会安定和谐的美好图景。
对此,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曾赞誉到:宜昌社会管理创新有亮点可看,有经验可学,可以借鉴!
李鸿忠:宜昌“一本三化”做法值得推广
宜昌,是一个善于在创新中不断前行的城市。
时下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转型期,新科技、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专家认为,中国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远在沿海发达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今年广东“两会”上,与港澳政协委员座谈讨论时曾直言:广东的发展正在“坎”上!
也正鉴于此,在中部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创造了“宜昌速度”,实现了“弯道超越”的宜昌充分吸取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管理创新经验,在经济平稳转型、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上,处处呈现出社会安定的景象。
从政府机关到居民小区,从游人穿梭的沿江大道到市民徜徉的夷陵广场,一种扎根三峡穿越峡江的幸福,毫无保留地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不仅仅因为三峡大坝的雄伟而骄傲,不仅仅因为经济数据的接连上扬而自豪,这日益绽放的幸福,浓缩着宜昌在社会管理创新上的豪情,展示着宜昌市民对美好明天的期望。
审视宜昌,经济快速发展中,城乡流动人口也在变化,老市民、新市民,本地人、外地人同居一区,关系复杂、矛盾不一、诉求多元,社会管理创新的挑战不可谓不大。
剖析宜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资争议等引发的社会矛盾依然存在,社会管理创新的阻力不可谓不强。
如同中国社会正在进行中的转型“大考”,宜昌的“试卷”上同样面临诸多难题。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胡锦涛主席视察湖北以来,荆楚大地创新争先蔚然成风。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宜昌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模式。
创新性、针对性地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全程化服务为目标,宜昌已经构建了以人为本的“一本三化”社会管理体系。
记者在宜昌市网格管理中心采访,亲眼见证了“一本三化”体系的“神通广大”。
在该中心的大屏幕上,偌大的一个宜昌城区依托信息化平台,被科学的划分成为1110个网格。鼠标在每个网格上轻轻一点,该网格所辖居民的个人相关信息,各街道摄像头、照明系统、窨井盖、消防栓等设施的具体位置一览无余。
在该系统中随机键入一个市民的名字,大屏幕上很快显示出这个人所在的社区网格及其住房、婚育、就业、社保等信息。
与每个网格对应的,宜昌市还有1110名网格员深入大街小巷,及时采集信息,及时通过无线终端上报;及时发现矛盾,及时反馈并接受指令处理问题。
依托这一体系,宜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贯穿于全市常住人口生命周期和流动人口生活周期的全过程,已经实现了对“人”从出生、入园、入学、入武、就业、结婚、生育、养老,一直到死亡、殡葬的全程跟踪和管理服务。
小小的网格,已无声沁入万千宜昌市民的生活之中;小小的网格,正稳固提升着宜昌市民的幸福指数。
对此,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曾专门推广“宜昌经验”:湖北各地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宜昌经验”的精神实质!
王国生:宜昌创新社会管理重在“情”字
如果说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是中国体制机制的先行者,那么宜昌则是中部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者之一。
去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通知。
沿用了20年名称发生了变动的背后,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政府执政智慧的又一表现: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由管理型政府角色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角色的转换。
简而言之,这就是要实现中共十七大所指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多部门联动,以联动的、整合的力量服务民众。在这一方面,宜昌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实践。
郭有明强调,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因民“情”而动,由行政整合向自动融合转变,宜昌市已经形成了纵向和横向的联动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依托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宜昌建立起“网格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网格与部门相结合”的信息采集制度和“一方采集、多方响应”的关联比对制度,推进网格管理信息与职能部门信息融合。
在宜昌网格管理中心采访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宜昌在去年城区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过去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60万选民登记工作。
人大代表选举如此快捷无误,市民的利益诉求更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满足。
在网格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操作人员随机点取一位市民信息:吴健雄,32岁,石板溪社区居民,无工作,无住房,急需解决住房结婚。
有诉求必有应答,宜昌民政部门、房产部门等有关部门积极联动,已经以最快的速度答覆如下:已经录入信息,将在规定时间内予以解决。
信息整合的力量,为民“情”的摸底提供了众多便利,密切了政府和市民的血肉联系,更拓展了宜昌社会管理创新的广阔天地。
在此基础之上,宜昌还积极引导推动各级各职能部门整合基层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与街道、社区、网格工作力量融合,加强基层基础力量,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真正地实现贴近民“情”。
在宜昌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事例。
家住胜利一路的王先生,在某超市买到两包未标注生产日期的薯片。社区网格员收到投诉后,迅速通过社区E通上传到食品安全快速反应系统。
该系统迅速将指令下达到辖区工商巡查员,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发现薯片确实存在未标注生产日期的现象。工商巡查员当即责令超市对该品种薯片下架退市,并给予王先生购买价款10倍计70元的赔偿。
民“情”的充分知晓和全力满足,使得春日宜昌在和风煦日里,正呈现出一派安静祥和。
如今,宜昌的各类社会矛盾正实现由过去多层次逐级化解转变为社区、街道、部门“扁平式”联动操作。
数据显示,去年,宜昌城区社会矛盾化解率达到93.8%,其中社区化解达到97.8%,有效实现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目标。
对此,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在推广“宜昌经验”时曾指出:(湖北各地)在工作推进中,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基础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情”字为先,“情”在基层,多部门联动,着力为民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中国政府的执政之本,也正是宜昌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所在!
短评:“情”字为先重在落实
中共“十七大”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其根本措施就是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为此,胡锦涛主席曾多次强调:“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专家分析,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其根本都是要把握好民“情”,在工作落实上真正的实现反映民意。
充分知晓民“情”。在经济跨越发展之初,宜昌市将市民的经济诉求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积极围绕发展大计,其GDP连年上台阶,一跃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力满足民“情”,在宜昌社会转型之际,宜昌市将市民的幸福追求列为重中之重,在社会管理中不断创新,其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擢升,已然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样本城市。
“十八大”召开之年,又是一年春好处。中央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时代特征更加鲜明。中国各地行动起来,细品宜昌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坚持“情”字为先,坚持“情”在基层落实,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就不难实现!(香港商报记者李石林 陈进 范艳 通讯员易石轩 陈刚 彭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