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宜昌

宜昌,创新中国社会管理模式

2012-03-09 14:19:2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荆楚网 

    王国生:宜昌创新社会管理重在“情”字

    如果说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是中国体制机制的先行者,那么宜昌则是中部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者之一。

    去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通知。

    沿用了20年名称发生了变动的背后,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政府执政智慧的又一表现: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由管理型政府角色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角色的转换。

    简而言之,这就是要实现中共十七大所指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多部门联动,以联动的、整合的力量服务民众。在这一方面,宜昌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实践。

    郭有明强调,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因民“情”而动,由行政整合向自动融合转变,宜昌市已经形成了纵向和横向的联动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依托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宜昌建立起“网格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网格与部门相结合”的信息采集制度和“一方采集、多方响应”的关联比对制度,推进网格管理信息与职能部门信息融合。

    在宜昌网格管理中心采访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宜昌在去年城区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过去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60万选民登记工作。

    人大代表选举如此快捷无误,市民的利益诉求更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满足。

    在网格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操作人员随机点取一位市民信息:吴健雄,32岁,石板溪社区居民,无工作,无住房,急需解决住房结婚。

    有诉求必有应答,宜昌民政部门、房产部门等有关部门积极联动,已经以最快的速度答覆如下:已经录入信息,将在规定时间内予以解决。

    信息整合的力量,为民“情”的摸底提供了众多便利,密切了政府和市民的血肉联系,更拓展了宜昌社会管理创新的广阔天地。

    在此基础之上,宜昌还积极引导推动各级各职能部门整合基层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与街道、社区、网格工作力量融合,加强基层基础力量,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真正地实现贴近民“情”。

    在宜昌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事例。

    家住胜利一路的王先生,在某超市买到两包未标注生产日期的薯片。社区网格员收到投诉后,迅速通过社区E通上传到食品安全快速反应系统。

    该系统迅速将指令下达到辖区工商巡查员,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发现薯片确实存在未标注生产日期的现象。工商巡查员当即责令超市对该品种薯片下架退市,并给予王先生购买价款10倍计70元的赔偿。

    民“情”的充分知晓和全力满足,使得春日宜昌在和风煦日里,正呈现出一派安静祥和。

    如今,宜昌的各类社会矛盾正实现由过去多层次逐级化解转变为社区、街道、部门“扁平式”联动操作。

    数据显示,去年,宜昌城区社会矛盾化解率达到93.8%,其中社区化解达到97.8%,有效实现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目标。

    对此,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在推广“宜昌经验”时曾指出:(湖北各地)在工作推进中,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基础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情”字为先,“情”在基层,多部门联动,着力为民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中国政府的执政之本,也正是宜昌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所在!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