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忠:宜昌“一本三化”做法值得推广
宜昌,是一个善于在创新中不断前行的城市。
时下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转型期,新科技、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专家认为,中国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远在沿海发达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今年广东“两会”上,与港澳政协委员座谈讨论时曾直言:广东的发展正在“坎”上!
也正鉴于此,在中部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创造了“宜昌速度”,实现了“弯道超越”的宜昌充分吸取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管理创新经验,在经济平稳转型、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上,处处呈现出社会安定的景象。
从政府机关到居民小区,从游人穿梭的沿江大道到市民徜徉的夷陵广场,一种扎根三峡穿越峡江的幸福,毫无保留地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不仅仅因为三峡大坝的雄伟而骄傲,不仅仅因为经济数据的接连上扬而自豪,这日益绽放的幸福,浓缩着宜昌在社会管理创新上的豪情,展示着宜昌市民对美好明天的期望。
审视宜昌,经济快速发展中,城乡流动人口也在变化,老市民、新市民,本地人、外地人同居一区,关系复杂、矛盾不一、诉求多元,社会管理创新的挑战不可谓不大。
剖析宜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资争议等引发的社会矛盾依然存在,社会管理创新的阻力不可谓不强。
如同中国社会正在进行中的转型“大考”,宜昌的“试卷”上同样面临诸多难题。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胡锦涛主席视察湖北以来,荆楚大地创新争先蔚然成风。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宜昌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模式。
创新性、针对性地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全程化服务为目标,宜昌已经构建了以人为本的“一本三化”社会管理体系。
记者在宜昌市网格管理中心采访,亲眼见证了“一本三化”体系的“神通广大”。
在该中心的大屏幕上,偌大的一个宜昌城区依托信息化平台,被科学的划分成为1110个网格。鼠标在每个网格上轻轻一点,该网格所辖居民的个人相关信息,各街道摄像头、照明系统、窨井盖、消防栓等设施的具体位置一览无余。
在该系统中随机键入一个市民的名字,大屏幕上很快显示出这个人所在的社区网格及其住房、婚育、就业、社保等信息。
与每个网格对应的,宜昌市还有1110名网格员深入大街小巷,及时采集信息,及时通过无线终端上报;及时发现矛盾,及时反馈并接受指令处理问题。
依托这一体系,宜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贯穿于全市常住人口生命周期和流动人口生活周期的全过程,已经实现了对“人”从出生、入园、入学、入武、就业、结婚、生育、养老,一直到死亡、殡葬的全程跟踪和管理服务。
小小的网格,已无声沁入万千宜昌市民的生活之中;小小的网格,正稳固提升着宜昌市民的幸福指数。
对此,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曾专门推广“宜昌经验”:湖北各地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宜昌经验”的精神实质!